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朱伟尚宏利黄宗卿  
【摘要】:正高铁酸钾是紫黑色有光泽的粉末晶体,溶于水呈紫色,具有极强的氧化性.1841年Fremy首次合成高铁酸钾.高铁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助凝、杀菌、除臭为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它还可作为有机物选择性氧化剂;另外,它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可制造储能密度大、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高电压、高容量新型无污染化学电源.由于高铁酸钾的稳定性差,制备、提纯工艺复杂, 合成条件严苛;至今尚未得到公认的成熟的生产工艺.它的制备方法有以下三种:熔融法,采用过氧化物高温氧化铁的氧化物制得,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容易引起爆炸,较危险且难于实现,目前很少采用;次氯酸盐法,可制得较高纯度的高铁酸钾晶体,但存在设备腐蚀严重,对环境污染存在较大问题: 电解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原材料消耗少、灵活方便,但电耗高,电流密度小;此方法更适合现场制备和投加的工艺过程,且不存在危险和污染的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有潜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本文主要从电解材料和提高电合成速率入手获得了高浓度的高铁酸钠溶液,进而制备出高纯度高铁酸钾,使电解法的电流密度大幅度提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朝生;采用电化学方法评价9Cr-1Mo材质的变化[J];钢管;2000年04期
2 陈宏伟;习小明;湛中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2的研究进展[J];矿冶工程;2006年01期
3 张敏;;绿色氧化剂高铁酸盐的制备与应用[J];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4 王月卿;;高纯度碳酸锂的制备方法[J];无机盐工业;1983年06期
5 张皓;张成立;;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多孔硅的制备方法研究[J];化学通报;2010年06期
6 沈瑜生;吴以成;黄炯;王弘;曾桓兴;杨承宗;;TiO_2制备方法对气敏性能的影响[J];化学传感器;1987年02期
7 ;专利技术[J];无机盐工业;2007年10期
8 ;专利[J];炭素技术;2006年02期
9 园部甲三;管英衔;;磷烷的制备方法[J];低温与特气;1983年03期
10 佐藤公彦;后藤勋;康显澄;;六氟化硫的制备方法[J];低温与特气;1986年04期
11 张启卫,钟建生,黄行康,黄河宁,杨勇;δ-MnO_2的制备与性能[J];应用化学;2005年08期
12 周晓荣;刘小波;庄林;陆君涛;;储锂硅材料的ESR谱研究[J];波谱学杂志;2009年02期
13 陈亦可,冈田重人,山木准一;FePO_4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4 郭东萍;薛士科;王春玉;;化学镀镍磷层孔隙率的电化学评价[J];材料保护;2007年09期
15 李清涛;吴清仁;孙创奇;谢代义;;高导热率AIN陶瓷材料制备与应用进展[J];陶瓷学报;2007年01期
16 王巧玲;黄桂芳;;络合剂对Co-Fe-P镀层化学沉积速率和结构的影响[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17 王修慧;王程民;司伟;李刚;曹冬鸽;翟玉春;;镁铝尖晶石粉体的制备方法[J];中国陶瓷;2008年07期
18 贾宝菊;马宗豪;卞永宁;;利用电化学方法测量波壁管内的质量传递速率[J];实验力学;2009年01期
19 肖丙雁;丁宗琪;王万俊;谢世绍;;电化学技术在稳定冷却循环水水质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20 付鹏;王憨鹰;王冬玲;高亚红;高作宁;陈焕铭;;NdFeB磁性材料化学镀Ni-W-P合金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伟;尚宏利;黄宗卿;;电化学方法制备多功能材料高铁酸钾[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2 吴强;王冠;常海涛;张清顺;江志裕;;制备条件对正极材料LiCo_(1/3)Ni_(1/3)Mn_(1/3)O_2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3 郑伟;胡信国;张翠芬;;单质硫纳米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4 谭才渊;唐致远;陈玉红;;正极材料LiCo_(1/3)Ni_(1/3)Mn_(1/3)O_2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5 王烨;伍继君;马文会;杨斌;戴永年;Kazuki Morita;;太阳能级硅制备技术与除硼工艺研究现状[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6 余仲宝;王安邦;王维坤;苑克国;程杰;杨裕生;;软包装锂-硫电池的性能[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7 王伟东;蒋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Co_yMn_zNi_(1-y-z)O_2的产业化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8 明海;刘阳;康振辉;;电化学方法大量合成高纯碳点及其光催化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崔田;;新型超硬材料的理论设计与实验合成[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杨茜雯;吴迪;彭海琳;谢芹;刘忠范;;电化学方法制备石墨烯光电检测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福龙;化学电源质量控制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明平文;鼓泡塔结晶器传递及操作原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9年
3 胡经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和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卢俊峰;基于DMH为配位剂的无氰电镀银工艺及电沉积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华周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响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腊梅;PEM燃料电池动态特性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征;电解铜箔表面电沉积镀层及沉积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贾莉;低成本制备氧化锆薄膜燃料电池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何新快;羧酸盐—尿素体系脉冲电沉积铬及铬合金与铁—镍—铬镀层着黑色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郑环宇;(Zn-Ni)-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及耐蚀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新坤;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_xMn_(2-x)O_4的合成与性能[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周新文;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C的合成及其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贾金涛;多孔硅的制备及稳定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郝明燕;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云利娜;氢氧化镁纳米棒的制备和干燥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黄朝辉;V_2O_5凝胶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冯冲;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高纯超细氢氧化镁[D];大连交通大学;2009年
8 邸金花;纳米石墨片的制备及在锂电池中的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文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金汝顺;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特征比较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液体处理法可批量制造高纯度石墨烯[N];科技日报;2010年
2 孙加顺;驰凯将石墨引入润滑油制造[N];中国矿业报;2001年
3 李壮;配套体系渐形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4 蒋小兵;生态陶瓷的制备方法[N];广东建设报;2006年
5 范竹标 郭明;高纯度乙腈实现大规模生产化[N];中国质量报;2006年
6 侯桂芹 李中秋 张文丽;纳米铁酸锌制备方法研究进展[N];广东建设报;2006年
7 李壮;我国锂电池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8 陈伟立;高纯度1—丁烯成套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石化报;2000年
9 王繁泓;我国结束重氧水依赖进口历史[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裕国;以自主研发为第一法宝[N];人民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