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霉属31号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摘要】:正目前头孢类抗生素为世界上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因此头孢霉属真菌的研究及应用也比较多.我们从云南省哀牢山箭竹上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丝状真菌,经鉴定为丛梗孢科,头孢霉属真菌Moniliacae,Cephalosporium Corda sp.根据采集地编号命名为头孢霉属31号菌株.我们在实验室对该菌株进行固态发酵研究已经取得成功.通过抑菌活性试验证明,该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活性.为了寻找其中的活性组分,我们对固态发酵物的粗提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从其中分离得到了对羟基苯乙酸、琥珀酸、甘露醇.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NMR, MS,IR分析后,再与文献对照确定.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头孢霉属31号菌株的固态发酵物中分离得到.结构如Scheme 1所示.
|
|
|
|
1 |
毕韵梅,王汝华,李秀,姚果芬,杜霞;头孢霉AL031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甘露醇的提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2 |
毕韵梅,毕旭滨,陈远腾,谢金伦;头孢霉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4年09期 |
3 |
曾建国;;我国实施GAP质量标准的现实意义[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年S1期 |
4 |
王开梅;江爱兵;杨自文;顾玉诚;;农用抗生素的筛选策略[J];新农药;2005年04期 |
5 |
陈聪;周素梅;;固态发酵生产裂褶菌多糖的动力学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年08期 |
6 |
齐海萍,钱和,王璋,许时婴;固态发酵大豆生产豆豉纤溶酶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3年12期 |
7 |
董永胜;许军;;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研究[J];酿酒;2007年04期 |
8 |
董永胜;刘同军;;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08年01期 |
9 |
姜曼;宋俊梅;;双菌种固态发酵豆粕生产大豆肽的研究[J];粮食加工;2010年03期 |
10 |
沈平,伍军,李浩然,冯雅丽;红曲固态发酵生产洛伐他汀的实验条件优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1 |
张杰;姜月;程大友;史淑芝;;甜菜固态发酵生产酒精的条件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05期 |
12 |
姚伟芳;弓爱君;宋晓春;原永波;邱丽娜;;Bt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药;2006年03期 |
13 |
董永胜;刘同军;贾士儒;;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工艺条件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06期 |
14 |
辛婷;张兴;谢逸萍;吕巧玲;葛义杰;马代夫;王慧;;影响稻草降解及其产纤维素酶的几个关键性因素[J];粮油加工;2008年10期 |
15 |
施英英;夏黎明;;葛根渣固态发酵产异黄酮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年01期 |
16 |
陶玉贵,项驷文;啤酒糟固态发酵生产生物农药条件的优化[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7 |
张继泉,孙玉英,王瑞明;生物法降解木素的研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年09期 |
18 |
彭丹;谢更新;曾光明;陈耀宁;陈芙蓉;胡霜;余震;;黄孢原毛平革菌固态发酵产漆酶的研究及应用[J];环境科学;2008年12期 |
19 |
刘健;叶凯;陈美珍;陈高云;高小燕;涂振东;刘敏;;甜高粱秸秆发酵菌种的诱变育种及其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J];酿酒科技;2011年06期 |
20 |
杨威;;黄芩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