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粘土消除微微型藻的增效方法研究
【摘要】:自2009年以来,微微型藻藻华连年出现在我国的渤海海域。藻华发生时海水严重变色、呈黄褐色,导致所在海区的经济扇贝、牡蛎和贻贝等出现滞长现象,严重时有贝类死亡。为了降低受灾环境的损失、保护敏感水域的安全,亟需发掘高效环保的微微型藻藻华应急处置方法。为此,在本实验室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实验分析了粘土类型和改性条件对微微型藻去除效率的影响,初步探究了一种可以高效消除微微型藻的新型改性粘土制备方法。实验对32种不同产地,不同粒径的原土以及对应的PAC改性粘土的微微型藻去除效率进行了比较,筛选出了一种较高去除率的粘土,进而对其进一步进行表面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是提高粘土去除微微型藻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改性不仅可以提高粘土的除藻效率,而且可将粘土用量降低数十倍;粘土的类型以及改性材料的用量会直接影响微微型藻去除效率;进一步的表面改性即可显著提高PAC改性方法的除藻效率。
|
|
|
|
1 |
曹西华,宋秀贤,俞志明;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及其对养殖生物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
2 |
武玉平;改性粘土砂及乳化水基涂料的应用[J];机械工人.热加工;1994年09期 |
3 |
李全生,俞志明,张波,张永山,马锡年;用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的优化条件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8年03期 |
4 |
贝逸翎,林庆扬,戴劲草,黄继泰;改性粘土的偶联效果检测及其作为鞋用混炼胶增强剂的应用[J];合成橡胶工业;1999年01期 |
5 |
程广斌,马永利,彭新华,吕春绪;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改性粘土催化剂中的铜[J];分析试验室;2000年05期 |
6 |
王晓雪;钟成华;刘洁;张文东;夏晓芳;李二飞;;改性粘土除藻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7 |
;“阻燃聚氨酯/改性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鉴定[J];火灾科学;2001年03期 |
8 |
敖宁建,陈美,周慧玲,王晨,钱红莲,王少雄;天然橡胶/改性粘土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98年05期 |
9 |
郭维华,初永顺;以新型吸附剂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10 |
吴秀美;改性粘土浆的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2年04期 |
11 |
叶燕;沈鑫远;周萍;李祖明;李保卫;陈保平;杨映华;;改性粘土对复合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J];云南化工;2011年02期 |
12 |
肖子敬,黄继泰,戴劲草;采用吸附等温线法测定改性粘土表面酸总酸度[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3 |
俞志明,宋秀贤,张波,孙晓霞;粘土表面改性及对赤潮生物絮凝作用研究[J];科学通报;1999年03期 |
14 |
李梦;宋诗莹;商平;刘美荣;;矿物粘土改性酚醛树脂浸渍胶[J];橡塑资源利用;2010年02期 |
15 |
田娟;宋碧玉;林燊;余博识;李仁辉;;两种改性粘土去除群体状铜绿微囊藻的比较[J];湖泊科学;2009年05期 |
16 |
冀琳彦;翁和霞;冯秀娟;;改性粘土对印染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
17 |
王元荪;;硅烷偶联剂改性粘土/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J];橡胶科技市场;2009年23期 |
18 |
李松涛;尹平河;赵玲;吴兴让;;有机改性蒙脱土去除球形棕囊藻赤潮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2期 |
19 |
陈涛;韩卓育;贾旭;张凤君;刘红梅;;改性粘土除氟剂处理高氟地下水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09期 |
20 |
彭明国;薛勇;许霞;王利平;;臭氧/改性粘土/生物炭工艺处理富营养化水体[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