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一次黄海海雾数值模拟研究

程相坤  徐杰  傅刚  蔡冬梅  
【摘要】: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6.1版对2009年3月17∽18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一次海雾天气进行了研究。利用GOES(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9可见光卫星云图对海雾的发生范围、演变过程等进行了描述,并对海雾发生前的大气背景场和气海温差场进行了分析;利用韩国济州岛的探空资料对海雾发生时低层大气的稳定度进行了分析;利用RAMS模式对本次海雾事件进行了模拟,并计算了大气的水平能见度分布和云水混合比演变。通过模拟结果与卫星云图所显示的雾区范围相比较,从海雾的生成、发展、移动都吻合很好;云水混合比垂直剖面图揭示了海雾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特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学萍,徐旭然;烟台市春季海雾特征及其预报[J];山东气象;1994年03期
2 张景用;青岛海雾形成与气象水文要素的关系[J];山东气象;1988年03期
3 李若钝,赵绪孔,井传才;海雾中期天气过程分析及预报[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2年04期
4 徐旭然;胶东半岛沿海海雾浅谈[J];山东气象;1988年02期
5 井传才;青岛近海海雾的初步探讨[J];气象;1980年05期
6 林晓能,宋萍萍;南海一次典型海雾过程的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1990年04期
7 杨春庭;闽东渔场海雾特点及其预报[J];海洋预报;1988年02期
8 徐旭然;胶东半岛北部沿海海雾特征及成因分析[J];海洋预报;1997年02期
9 许金镜;海峡西岸海雾的统计分析[J];海洋预报;1990年03期
10 周发琇;第三讲 海雾的水文气象特征[J];海洋预报;1988年04期
11 郑新江;黄海海雾的卫星云图特征分析[J];气象;1988年06期
12 何乃光;渤海湾的海雾特征分析[J];气象;1981年12期
13 胡基福,高新生;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划分海雾天气过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14 陈玉珍,黄玉藻;湄洲湾海雾的初步分析[J];台湾海峡;1999年01期
15 周发琇;第四讲 海雾预报[J];海洋预报;1989年04期
16 曾国光;浅谈防城港区的海雾[J];广西气象;1993年04期
17 马凤兰,王良昭;北部湾北部海雾短期预报方法[J];海洋预报;1989年01期
18 胡瑞金;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辐射效应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8年01期
19 司继贤,刘学忠;利用713雷达观测预报海雾的探讨[J];山东气象;1986年S1期
20 刁学贤;黄海冷水区多雾分析[J];海洋预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杰;黄宁立;过霁冰;;一次冬季黄东海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程相坤;徐杰;傅刚;蔡冬梅;;一次黄海海雾数值模拟研究[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任兆鹏;张苏平;;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影响的数值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建华;崔宜少;;山东半岛海雾的统计与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张苏平;;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对黄海海雾发生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郝增周;潘德炉;龚芳;;基于NOAA17卫星数据的海雾监测算法[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易海祁;邵利民;曹祥村;杨继鉝;;RAMS模式海雾数值预报系统[A];船舶航泊安全的新经验新技术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张苏平;任兆鹏;;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的影响——观测与数值试验[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张苏平;;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对黄海海雾发生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王永明;高山红;;WRF循环3DVAR同化MTSAT反演信息的黄海海雾数值试验[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敬天;海雾形成与发展机制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郝增周;黄、渤海海雾遥感辐射特性及卫星监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曾刚;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李响;海上大气边界层模式的物理过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李彰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下垫面对沙尘暴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刘冬;土卫六与地球大气对比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余莲;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姚学祥;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动力诊断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9 牛生杰;沙尘气溶胶微结构及其对降水影响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10 王在志;青藏高原天气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夏玉;黄海海雾过程中海上大气波导形成机理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徐杰;冬春季黄渤海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王冠岚;北大西洋海雾发生频率的气候学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伟波;2010年2月一次冬季黄海海雾的成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白慧;青岛近海夏季海雾年际变化的低空气象水文条件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任兆鹏;黄海春季和夏季海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试验[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王亚男;冷空气影响下黄东海海雾变化规律及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8 宋亚娟;北太平洋海雾发生频率的气候学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王燕滨;黄、渤海3个海岛海雾的气候特征及统计预报[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王莉萍;一次冷涡暴雨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张苏平;我国海雾研究面临机遇与挑战[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张建江;海雾[N];中国渔业报;2010年
3 ;航海人急盼拨雾见青天[N];中国气象报;2004年
4 周宽宏;开展航线海雾预报刻不容缓[N];中国气象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李丹 谢慷 通讯员 周宽宏;大海航行靠“气象”[N];中国气象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马高飞 通讯员 杨清军 马超;情系碧海织“天网”[N];中国气象报;2003年
7 杨忠恩;发展海洋经济气象须先行[N];中国气象报;2005年
8 记者祝旗;宁波提升海洋预报服务能力[N];中国气象报;2009年
9 ;“雾”和“霾”[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陆晨;沙尘来了 小心防范[N];健康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