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混合选择的研究
【摘要】:于2007年6月下旬,以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莆田群体、大连群体、东京群体)的一代选择子代为材料(上选组、对照组)开展了二代选择,建立了不同地群体的二代选择组(SS)、二代对照组(SC)和一代对照组(CC),测量了不同实验组的壳长,计算了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的选择反应(SR)、现实遗传力(h_R~2)和遗传改进量(GG_A总遗传改进量、GG_C当前遗传改进量、GG_R剩余遗传改进量)。结果表明:三个地群体菲律宾蛤仔的子二代壳长SSSCCC(除9、20日龄SC与CC差异不显著外),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菲律宾蛤仔的SR和h_R~2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减小,即SR幼虫期0.692(0.045)稚贝期0.575(0.025)幼贝期0.568(0.065);h_R~2幼虫期0.394(0.026)稚贝期0.328(0.014)幼贝期0.324(0.037)。平均SR为0.607(0.072),莆田群体、大连群体、东京群体的平均SR分别为0.612(0.070)、0.628(0.082)、0.585(0.063);平均h_R~2为0.346(0.042),莆田群体、大连群体、东京群体的平均h_R~2分别为0.348(0.039)、0.358(0.047)、0.334(0.036)。遗传改进量在120日龄以前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增大,400日龄时的遗传改进量有所减小。从总体水平上分析,菲律宾蛤仔的GG_A 27.46(17.22)%,GGc 10.89(6.52)%,GG_R 14.44(9.41)%。大连群体的GG_A 24.44(16.67)%显著小于莆田群体28.68(18.31)%和东京群体29.25(17.64)%;莆田群体、大连群体和东京群体的GGc分别为10.75(6.16)%、10.58(6.75)%、11.34(7.15)%,彼此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连群体的GG_R 11.99(8.45)%显著小于莆田群体15.69(10.27)%和东京群体15.64(9.69)%(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