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及其反应器过程的多尺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
【摘要】:本文在讨论当前细胞大规模培养过程优化研究的局限性后,认为采用传统的生物学方法或宏观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活体细胞的发酵调控来说存在很多问题。此外,由单一生理调控机制出发做出的解释只揭示了生理调控的局部和某一时段的特点,因此难于对整个过程控制和优化起决定性作用。为此,作者提出了生物反应器多尺度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并以鸟苷等十多个发酵产品为对象进行了深入的多尺度研究,取得了重要结果。随着生物技术由分解、细化的各种组学研究发展到以整合为特点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本文又进一步研究了以系统生物学为背景的多尺度系统研究特点、内容和方法,认为在分子生物学和生化工程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反应器系统生物学研究,有可能快速地确定菌种功能的大量基因,产生跳越式而不是递增式改良,并且把菌种改良与发酵讨程开发统一起来,这对细胞培养及其反应器过程优化具有极重要意义。
|
|
|
|
1 |
董树沛;陈因良;顾小华;严春;宋家骊;陈列胜;陈文兰;;用国产生物反应器大规模高密度培养Vero细胞[J];生物工程学报;1992年04期 |
2 |
李雅丽;包金龙;杨英;付春华;余龙江;;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进行植物细胞培养常见问题分析[J];药物生物技术;2009年05期 |
3 |
董树沛;顾小华;陈因良;严春;姜壁贵;赵一鸣;宋家骊;陈列胜;陈文兰;;国产生物反应器及其在病毒培养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1993年02期 |
4 |
;会议报道[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年03期 |
5 |
陈滟珊;李兰娟;;生物人工肝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
6 |
杨剑;;中英联合启动“中英科学年”[J];国际学术动态;2006年03期 |
7 |
;唐菖浦种球的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1996年01期 |
8 |
季晓昕;李非;李铎;;微重力反应器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1期 |
9 |
杨庆华;邓小燕;毕彦平;;生物反应器培养细胞组织的机械刺激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0 |
单建林,许建中,周强,王序全,朱灏;微载体技术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实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8期 |
11 |
陈文庆;王建超;刘华杰;高飞;张韧;;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的比较分析[J];中国兽药杂志;2010年10期 |
12 |
彭司华,周洪亮,彭小宁,杜维;系统生物学的分析与建模[J];信息与控制;2004年04期 |
13 |
彭涛
,王林;后基因组科学对系统生物学的促进[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年02期 |
14 |
高宏生;;系统生物学[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年06期 |
15 |
衡燮;李桂兰;奚光跃;温嘉纳;沈伟;何秀莲;唐成丽;廖国阳;姜述德;孙明波;;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年12期 |
16 |
董玉珠;系统生物学[J];生物磁学;2003年03期 |
17 |
;科技部部长万钢视察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J];蚕学通讯;2007年03期 |
18 |
朱恒奇;袁小龙;徐秀英;黄培堂;;用填充床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表达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细胞株[J];生物技术通讯;2009年01期 |
19 |
邹寿长,李干祥,杨葆生,徐秀英;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
20 |
郭晓奎;袁建平;;微生物系统生物学[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