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的中红外同步抽运皮秒光参量振荡器
【摘要】:采用全光纤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结构皮秒脉冲激光器作为抽运源,搭建同步抽运光参量振荡器,实现了中红外波段的皮秒脉冲激光输出。光纤激光器输出脉冲重复频率为52 MHz,脉宽约20 ps,中心波长1064 nm。使用一块长50 mm光栅周期为30.5μm的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PPMgLN)作为非线性频率转换晶体,采用信号光单谐振腔结构,在抽运功率5.2 W时获得了平均功率为0.67 W的闲频光输出,中红外参量转换效率为12.9%,斜率效率达14.5%。通过改变晶体温度的方式实现了输出波长在1.544~1.608μm(信号光)和3.15~3.42μm(闲频光)范围内的调谐。从腔长同步匹配的角度讨论了该OPO系统的输出稳定性。
|
|
|
|
1 |
姚宝权,王月珠,李玉峰,贺万俊,王骐,鞠有伦,于欣;3~5μm中红外ZnGeP_2光参量振荡器输出功率达到0.7W[J];中国激光;2004年01期 |
2 |
姚宝权,王月珠,王骐;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发展状况分析[J];激光技术;2002年03期 |
3 |
王月珠,姚宝权,鞠有伦,贺万骏;1.2W中红外ZnGeP_2光参量振荡器(英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S1期 |
4 |
姚宝权,王月珠,柳强,王骐;中红外LiNbO_3和KTP光参量振荡器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
5 |
王裕民;从飞秒脉冲到连续波、从紫外到中红外的可调谐光参量振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10期 |
6 |
;全固体可调谐激光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5年05期 |
7 |
申铉国,张铁强,殷景志;光参量振荡器在CARS测温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激光;1998年04期 |
8 |
崔永甲;光参量振荡器在光化学治疗方面的应用[J];光机电信息;1995年06期 |
9 |
夏林中;苏红;阮双琛;郭春雨;郭媛;;高功率宽调谐输出的多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光学参量振荡器(英文)[J];光子学报;2009年03期 |
10 |
夏林中;李世国;张春晓;范金坪;;3-5μm中红外光源产生概述[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
11 |
;固体激光器的三种关键技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6年01期 |
12 |
颜严;掺铒光纤激光直接抽运光参量振荡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3期 |
13 |
彭跃峰;王卫民;刘东;魏星斌;武德勇;李德明;;62W高效率PPMgLN光参量振荡红外激光器[J];中国激光;2010年03期 |
14 |
高国龙;适用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光学参量振荡器[J];红外;2001年06期 |
15 |
林树杰,张雨东,吴柏昌盛,陈创天;温度调谐LBO晶体光参量振荡器[J];中国激光;1994年01期 |
16 |
谢刚;彭跃峰;鲁燕华;王卫民;武德勇;;23.6W高效率2μm激光器[J];中国激光;2007年11期 |
17 |
钟欣;朱江峰;周斌斌;魏志义;;1053nm同步抽运飞秒光参量振荡器[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9年04期 |
18 |
;如何扩展可调谐激光器的频率范围[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7年03期 |
19 |
宋春荣,赵建君,王丽,蔡玉平;高效率可调谐光参量振荡器输出线宽的理论研究[J];激光杂志;2004年06期 |
20 |
任钢;钟鸣;李彤;牛瑞华;曾钦勇;龚赤坤;何衡湘;于淑范;王滨;;光参量振荡器在红外对抗中的应用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