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波从深海到浅海传播的数值模拟
【摘要】:从遥感图像发现内波传播是从深海经陆架坡再到浅海,由于深海和浅海环境条件的差异,因此,不能采用同一模型模拟内波的传播,最好使用两种模型来分别模拟其在深海和浅海中的传播。基于我们研究小组建立的深海NLS模型以及目前比较成熟的浅海EKdV模型,首先用NLS模型模拟了深海内波的传播,然后用EKdV模型模拟了内波在浅海中的继续传播。将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际的遥感内波图像进行了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图像相吻合,且发现内波图像中的初始波与选择的初始波接近。
|
|
|
|
1 |
董庆,郭华东,王长林;利用航天飞机成像雷达图像分析南海内波[J];海洋通报;2000年06期 |
2 |
徐肇廷,王景明;小型内波实验水槽及其供水、造波与量测系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3 |
方欣华,鲍献文,张玉琳,劳治声;南海西南海域的内波和细结构[J];海洋与湖沼;1994年01期 |
4 |
李德筠,王日新,沈国光,程虹;连续分层重力内波的数学模型及其传播模式[J];天津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
5 |
杜涛,吴巍,方欣华;海洋内波的产生与分布[J];海洋科学;2001年04期 |
6 |
徐肇廷,沈国谨,王伟,王爱群;新型三维内波及分层流水槽系统[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7 |
王日新,沈国光,李德筠,徐肇庭;层化流体中半板造波的内波解[J];海洋与湖沼;1999年03期 |
8 |
蔡树群,甘子钧;内波频散关系的一种数值解法[J];热带海洋;1995年01期 |
9 |
方欣华,吴巍,仇德忠;关于南沙海域内波与细结构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0 |
徐肇廷,姚凤朝,隋红波;分层海洋中运动物体生成的内波[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1 |
叶建华;黄海中部的低频内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
12 |
方欣华;海洋内波动力学[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5期 |
13 |
吕红民,徐肇廷,方欣华;实验室用内波动态测量仪[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5年03期 |
14 |
范禃松;水平科氏力对内波-平均流相互作用的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1期 |
15 |
徐良波;于文峰;;水下绞车及其在海洋内波现场测量系统的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2009年11期 |
16 |
王伟;内波对风浪中短波波面斜率分布的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8年03期 |
17 |
徐肇廷,徐昊;运动物体生成内波的一类非线性谱方程组[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8 |
叶志敏,张铭;中、低纬太平洋ARGO测站Rossby内波垂直模态的数值计算[J];海洋通报;2004年06期 |
19 |
浦泳修;;海洋中的內波现象[J];海洋与湖沼;1966年01期 |
20 |
刘晨;汹涌澎湃的海底世界[J];大自然探索;2000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