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红外光学系统中的杂散光及其鬼像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功率红外光学系统中光学表面多重反射而形成的杂散光及其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提出了将近轴近似法和有限光线追迹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同时在数据存储方式上采用二叉树这种数据结构,巧妙地解决了鬼像分析中海量的中间数据存储的问题。利用这种数据结构,作者编制了红外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软件,并对一个较复杂的大功率红外系统进行了一套完整的鬼像分析,其结果经验证是正确且实用的。这将为研究人员在排除鬼像的系统设计中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数据。
|
|
|
|
1 |
顾华俭;宋从龙;王培钢;;光栅单色仪远波段杂散光的抑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2 |
巴音贺希格;李燕;吴娜;于海利;张善文;齐向东;;紫外平面刻划光栅杂散光数值分析及测试[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8期 |
3 |
印建平;激光Raman分光计中杂散光的测试方法、技术及其最新进展(Ⅰ)──测试原理、困难与方法特点及其应用场合[J];光电工程;1994年05期 |
4 |
邓超;;空间太阳望远镜消杂散光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4期 |
5 |
黎海文;郝鹏;吴一辉;;微硅狭缝紫外-可见光谱仪杂散光的产生与抑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4期 |
6 |
印建平;陆志伟;;对二氯苯喇曼谱用于激光喇曼分光计中杂散光的半定量测试[J];光散射学报;1991年Z1期 |
7 |
岑兆丰,何志平,李晓彤,朱启华,张清泉;光学系统中杂光分析[J];光学仪器;2003年02期 |
8 |
于志勤;;电激励大功率连续CO_2激光器[J];光学精密工程;1979年01期 |
9 |
陆志伟;宋从龙;印建平;包仁;;用全息凹面光栅双单色仪的激光拉曼光谱实验[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10 |
辛建国;;射频激励注入耦合阵列扩散型冷却大功率CO_2激光器技术研究[J];光电子.激光;1997年S1期 |
11 |
刘忠安;相邻像素的投影和杂散光对反射型LCDs对比度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1998年02期 |
12 |
徐金龙;;一种大功率超短脉冲激光器的设计[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3 |
;用于大功率激光焊接的组合YAG激光器[J];光机电信息;2000年06期 |
14 |
;大功率激光切割器[J];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年07期 |
15 |
郭伟玲,田咏桃,李建军,马丽娜,鲁鹏程,王婷,邹德恕,沈光地;新型大功率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5年01期 |
16 |
Edward J.Danielewiz;Glenn H.Sherman;Peter Muys;冯振芳;;用于大功率C0_2激光器的新型光学元件[J];应用光学;1992年05期 |
17 |
魏光辉;关于改善大功率固体激光器光束质量技术途径的思考[J];量子电子学报;1993年04期 |
18 |
;激光大功率计量标准的研制[J];中国激光;1978年03期 |
19 |
徐林苗;;大功率闪光灯的长寿命[J];应用光学;1983年05期 |
20 |
盛柏桢;日本IBM公司开发大功率连续紫外光发生技术[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