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洞窑和汝官窑瓷微量元素的研究
【摘要】:测试了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南宋地层(修内司官窑)和元代地层以及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出土瓷片的微量元素.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指出老虎洞窑两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片胎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处在三个区域。说明它们所用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这一结果有可能作为区分老虎洞窑两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的科学依据。研究还发现老虎洞窑南宋地层瓷釉的微量元素分散性较大,而元代地层瓷釉则比较集中。说明修内司官窑在开创之初,对釉所用原料和配方正处在探索阶段,而到了元代则是在修内司窑较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也正符合文献记载的修内司窑是南宋王朝在杭州建立后所设立的第一个官窑。研究还指出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工艺虽为文献所说的是“袭故京遗制”,但也仅在底足外撇,满釉支钉支烧等某些工艺特点上见到汝窑的影响。由于南宋修内司窑地处南方,所用原料和烧制工艺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南方越窑等成熟工艺的影响,使得修内司官窑瓷无论在微量元素的含量上或外观色调上都和汝官窖瓷有明显的差别。
|
|
|
|
1 |
李家治;邓泽群;吴隽;杜正贤;马东峰;孙新民;郭木森;;老虎洞窑和汝官窑瓷微量元素的研究[A];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2 |
周分廷;;汝官窑瓷器的研究与开发[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
3 |
何文权;熊樱菲;;元素成分分析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4 |
方金满;任敷孟;;我国陶瓷原料的历史沿革和开发趋向[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
5 |
程琳;冯松林;吕智荣;;陕西西岳庙古琉璃胎料来源的INAA研究及多元统计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
6 |
黄定学;黄志鹏;;康熙通宝宝苏楷书长撇熙部颁样钱合金成分分析报告[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
7 |
李国霞;郭敏;李融武;赵维娟;孙洪巍;谢建忠;赵青云;孙新民;赵文军;杨大伟;;钧台窑出土不同时期古汝瓷的X射线荧光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
8 |
李国霞;郭敏;李融武;赵维娟;孙洪巍;谢建忠;赵青云;孙新民;赵文军;杨大伟;;钧台窑出土不同时期古汝瓷的X射线荧光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1)[C];2008年 |
9 |
冯松林;;用核分析技术研究史前陶器的区系特征和技术传播[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
10 |
程琳;冯松林;徐清;张颖;冯向前;范东宇;吕智荣;;古陶琉璃的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A];全国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与X射线光谱分析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