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定型方法预成型体渗透特性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单向流动法对含胶预成型体及干粉定型剂预成型体进行了渗透率的测试。分别研究了含胶量、干粉定型剂用量及模具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胶预成型体渗透率受含胶量的影响较大,存在较低值;干粉定型预成型体渗透率随定型剂含量的增加明显减小;而两种定型方法下制备的预成型体表观渗透率均随模具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
|
1 |
赵稼祥;新一代三向织物及其复合材料[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3年06期 |
2 |
张建艺,卢嘉德;RTM的编织预成型工艺及其应用展望[J];宇航材料工艺;1996年02期 |
3 |
冯春祥;杨一明;;SiC/Al复合材料的进展[J];纤维复合材料;1989年01期 |
4 |
陈鹏,段跃新,梁志勇;预成型体纵向渗透率统计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2期 |
5 |
H. Illing-Gnther;R. Helbig;R. Arnold;H. Erth;P. Schiebel;H. Purol;A. S. Herrmann;李丽敏;;预成型纺织材料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J];国际纺织导报;2009年07期 |
6 |
陈利,李嘉禄,李学明;三维四步法圆型编织结构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03年02期 |
7 |
贺光军,李鹏举;复合材料一体化制造工艺研究[J];纤维复合材料;2004年03期 |
8 |
杨金水;肖加余;曾竟成;彭超义;冯学斌;刘卓峰;;导流介质对真空导入模塑工艺树脂流动行为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0年04期 |
9 |
杨海峰,王惠,冉新权;碳/碳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化工艺[J];材料导报;2000年11期 |
10 |
;新产品[J];炭素技术;2002年01期 |
11 |
杰·勃兰德,弗·杰·阿恩兹,柯·德莱斯勒,威·沃特哥,叶宏军;采用新型二维和三维编织技术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J];材料工程;1989年03期 |
12 |
乌云其其格;益小苏;;一种中温定型剂及其RTM预制体性能[J];材料工程;2006年03期 |
13 |
李占生;;“亚麻纤维非织造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项目通过市科委验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14 |
罗云烽;段跃新;王伟;肇研;;VIP工艺中L型构件渗透规律的实验研究[J];材料工程;2009年S2期 |
15 |
邹林华,黄伯云,黄勇,黄启忠;航空刹车用C/C复合材料致密化工艺及其进展[J];高技术通讯;2001年10期 |
16 |
徐学鹏;金和;林敦仪;;大曲度非旋转体定向有机玻璃透明件的制造——飞机座舱罩的成型[J];航空材料;1984年03期 |
17 |
杨运民,彭向和,陈元强;含预成型孔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强度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1999年04期 |
18 |
王建萍;;日本复合材料的最新技术动态[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8年10期 |
19 |
黄家康;第八讲 玻璃钢模压成型工艺简述[J];玻璃钢/复合材料;1983年03期 |
20 |
孙静;段跃新;李翔;肇研;;含胶预成型体渗透特性[J];航空制造技术;2010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