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直走滑断层亚失稳状态的位移场协同化特征——基于岩石数字图像变形相关分析方法
【摘要】:正亚失稳阶段在断层的粘滑过程中是非常短暂的时段,并有可能导致断层的快速失稳,故识别断层亚失稳状态,对评估断裂区内的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选择平直走滑断层的粘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亚失稳过程中位移场的时空响应特征,进而探索亚失稳状态的变形场标志。选用300 mm×300mm×50mm
|
|
|
|
1 |
胡健民;刘晓文;徐刚;吴海;刘健;张拴宏;;冀北承德地区张营子—六沟走滑断层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论评;2005年06期 |
2 |
夏义平;刘万辉;徐礼贵;郑良合;;走滑断层的识别标志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中国石油勘探;2007年01期 |
3 |
汪泽成;郑红菊;徐安娜;董月霞;;南堡凹陷源上成藏组合油气勘探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年01期 |
4 |
李先福,李建威,傅昭仁;湘赣边鹿井矿田与走滑断层有关的铀矿化作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5 |
吴子泉;王成虎;谭捍东;冯锐;程久龙;;利用对称四极横向剖面法探测走滑断层的应用[J];地震学报;2006年01期 |
6 |
代瑜;林明强;徐涛;朱峰;杨双涛;;吐鲁番坳陷走滑断层特征探讨[J];特种油气藏;2009年05期 |
7 |
环文林,张晓东,宋昭仪;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的构造变形场特征[J];地震学报;1995年02期 |
8 |
李先福,李建威,傅昭仁,陈小东;湘赣边区鹿井矿田走滑构造特征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9年02期 |
9 |
冯元保,杜平山;1850年西昌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J];四川地震;2000年Z1期 |
10 |
吴子泉,程久龙,李文,王成虎;纵向与横向剖面电阻率变化关系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地震研究;2005年03期 |
11 |
宁树正;任金卫;单新建;陶玮;周德敏;;星载InSAR技术在西藏崩错地区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J];地震地质;2006年01期 |
12 |
刘世丽;胡爱玉;李书瑜;;金湖凹陷石港断裂带断层封闭性研究[J];海洋石油;2006年04期 |
13 |
董月霞;汪泽成;郑红菊;徐安娜;;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年04期 |
14 |
郭召杰;张志诚;张臣;刘畅;张宇;王驹;陈伟明;;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走滑边界的侧向扩展——甘肃北山晚新生代走滑构造与地壳稳定性分析[J];地质通报;2008年10期 |
15 |
杨桥;魏刚;马宝军;漆家福;;郯庐断裂带辽东湾段新生代右旋走滑变形及其模拟实验[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4期 |
16 |
吴力耘;葛玉德;唐在秋;卞炜;马宏;王珊;;永安复杂断裂带断裂特征及构造模式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0年02期 |
17 |
王健;胥广银;郝玉芹;;南加州的地震危险性:1994至2024年可能发生的地震(一)[J];世界地震译丛;1996年02期 |
18 |
吴子泉,刘元生,刘保金,王成虎;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震活动断层精确定位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
19 |
刘刚;吴时国;邹东波;;关于长堤断层性质的探讨[J];油气地球物理;2005年01期 |
20 |
彭文绪;张如才;孙和风;史浩;吴奎;贺电波;姚以泰;;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