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天飞,刘福田;用地震资料测定岩石层的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82年06期 |
2 |
Henk Kooi
,易人;南北海盆地岩石层动力学特征及上新世—第四纪快速沉降[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年03期 |
3 |
Rainer Kind;许丽卿;;地球上最大碰撞的地震成像[J];世界地震译丛;2011年01期 |
4 |
傅征祥,张国民;走滑型地震前断面位错加速运动和一种可能的短期前兆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1986年04期 |
5 |
傅容珊,黄建华,徐耀民,李力刚,常筱华!中国合肥230026;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数值模拟和现代中国大陆形变[J];地震学报;2000年01期 |
6 |
高世玉,张廉强,唐天明,付昌洪;区域震相强度比──岩石层热状态的有效指示[J];中国地震;1995年03期 |
7 |
傅容珊;薛霆虓;黄建华;;基于MWN3D算法的岩石层3D热结构模型的反演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
8 |
I.K.Tluezov
,V.D.Epaneshnikov
,郝天珧;鄂霍次克海岩石层的地热演化模式[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0年03期 |
9 |
刘建华,吴华,刘福田;华南及其海域三维速度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4期 |
10 |
石耀霖,朱守彪;中国大陆震源机制深度变化反映的地壳-地幔流变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
11 |
黄培华,傅容珊;应用卫星重力数据研究全球岩石层下地幔流应力场[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
12 |
滕吉文;中国岩石层物理的地震学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1期 |
13 |
滕吉文,尹周勋,刘宏兵,张中杰,胡家富,孙克忠,魏计春;青藏高原岩石层三维和二维结构与大陆动力学[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2期 |
14 |
Y.H.Chen;S.W.Roecker;G.L.Kosarev;姚雪绒;;天山中部地下410km间断面的抬升:一个拆离的岩石层根的证据[J];世界地震译丛;1999年04期 |
15 |
傅容珊,黄建华,常筱华,曹抗震;东亚大陆形变应力场格局演化的数值模拟[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年03期 |
16 |
李立,杨辟元,段波,李艳军,金国元,钟清,刘玉华,万明浩,高平;东秦岭岩石层的地电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2期 |
17 |
A.A.Ostrovsky
,易人;西北太平洋盆地岩石层的综合地震特性[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1期 |
18 |
王良书,李成,杨春;塔里木盆地岩石层热结构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6期 |
19 |
张立敏;;岩石层内与断裂后热释放有关的物理变化[J];地球物理学进展;1988年01期 |
20 |
谢窦克,毛建仁,彭维震,赵宇,姜月华;华南岩石层与大陆动力学[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S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