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强地震前数字电磁辐射仪观测结果
【摘要】:正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开展的地震电磁辐射观测表明,电磁辐射在地震短临阶段,尤其在临震前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该方法在临震预报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并且成功地预报了一些地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该方法多年来一直使用模拟记录,记录不到原始波形,因此,该方法在分析预报中对资料的使用、定量分析研究以及机理研究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也给该方法深入研究带来了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九五”期间研
|
|
|
|
1 |
郭铭奎;康定台水平摆倾斜仪对几次中强地震的短临异常反映[J];西北地震学报;1985年03期 |
2 |
戈澍谟,杨马陵;1987年1月6日拜城5.9级地震[J];西北地震学报;1988年01期 |
3 |
张守洁,朱忠杰,丁卉;陕甘宁青中强地震与太阳及磁暴活动的关系的统计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1988年04期 |
4 |
劳王枢;;广西中强地震迁移的探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2年01期 |
5 |
刘辉,赖爱京,王志宽,祝军;新疆乌什、阿合奇台地倾斜异常图像与中强地震[J];内陆地震;2005年02期 |
6 |
;西北地震学报2005年第27卷总目次[J];西北地震学报;2005年04期 |
7 |
李亚荣;何新社;陈军;;甘肃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弱震空区的时空参数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8年03期 |
8 |
韩晓明;薛丁;刘文广;张晖;;喀喇沁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J];西北地震学报;2009年04期 |
9 |
雷中生;袁道阳;葛伟鹏;张俊玲;;甘肃中东部地区新增补的几次中强历史地震[J];震灾防御技术;2010年03期 |
10 |
王志刚;;美刊载文论述对美国南加州隆起的重新考察[J];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06期 |
11 |
续新民;广州台地磁斜率变化与广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J];华南地震;1983年04期 |
12 |
张文冕,姚庆春,杨淑英;中强地震前水氡短临异常的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1983年03期 |
13 |
赵景珍,刘永泉,张香荣;豫北地区中强地震构造背景的探讨[J];地震地质;1984年02期 |
14 |
张远孚,邹明武,郑文卿;由地形变异常预报甘肃迭部5.9级地震及初步讨论[J];西北地震学报;1988年03期 |
15 |
本刊编辑部;;7.28与1.18之谜[J];灾害学;1989年01期 |
16 |
刘凤森;丹东台地倾斜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J];东北地震研究;1998年02期 |
17 |
吕政,温岩,康丽,孙国军,邵喜彬;吉林省中部地区地震危险性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1998年03期 |
18 |
陈绍绪,平建军;地震短临跟踪预报的综合概率方法[J];山西地震;2000年03期 |
19 |
曹玲玲,王宗礼,钟心;甘肃祁连山地区中强地震前兆异常协调性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2005年02期 |
20 |
李春森;张昱;;通渭温泉水汞映震能力讨论[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