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海域地震研究及其意义
【摘要】:海域及沿海地区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但也是地震研究的薄弱地区。为了配合我国的“科技兴海”战略,早日实现沿海地区防震减灾10年目标,加强海域地震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研究内容应包括海域地震鉴测、海域地震预报、海域地震构造调查、海域地震区划及海洋工程设防、海域次生地震灾害研究等方面。
|
|
|
|
1 |
杨港生,赵根模,邱虎;中国海洋地震灾害研究进展[J];海洋通报;2000年04期 |
2 |
李裕澈,李德基,吴锡薰,尹龙勋;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海域M_S6.1地震对韩国的影响及烈度分布[J];地震学报;2003年04期 |
3 |
高立保,阮修春;我国海域地震浅析[J];海洋科学;1987年04期 |
4 |
;报刊文摘[J];资源导刊;2008年06期 |
5 |
Heiner Igel
,邵祝华;海洋地震反射数据梯度反演中的参数化和几何扩散问题[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4年02期 |
6 |
於国平;高二旺;;海洋地震空气枪系统作业安全要求[J];物探装备;2006年02期 |
7 |
刘武英;中国海域地震研究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1999年08期 |
8 |
王秀文;郭星全;宋美琴;;山西数字化形变台对海洋地震的映震能力及预测意义[J];华南地震;2006年01期 |
9 |
袁文光;海洋地震漂浮电缆(变压器耦合)的电路计算[J];石油物探;1981年02期 |
10 |
刘武忠,李海华;南海地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构想[J];华南地震;1994年01期 |
11 |
赵根模,陈化然,杨港生,邱虎;黄海地震活动与地震构造的初步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1999年02期 |
12 |
赵根模,刁桂苓,杨港生;黄海x形地震带与海底活断层的初步研究[J];海洋通报;1997年01期 |
13 |
张年明;郑健志;;1999年以来台湾及邻近海域7.5级以上强震前的条带现象[J];台湾海峡;2005年04期 |
14 |
闵祥鹏;邱普艳;;我国地震海浪初步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05年04期 |
15 |
陈颙;;第一个海底地震台建成[J];国际地震动态;1984年01期 |
16 |
王錡;;奥罗兹科破裂带上的微震活动——里弗拉海洋地震试验计划的初步结果[J];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04期 |
17 |
Mundy Brink
,曹辉;与结果有关的海洋地震采集[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5年01期 |
18 |
肖功建;站岗放哨虽平凡 责任重大胜泰山——记上海佘山、崇明地震台[J];防灾博览;2002年05期 |
19 |
;NH海区的海洋地震方法问题[J];石油物探;1973年04期 |
20 |
丁原章,黄日恒,张瑞禾;论近岸浅海海域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几个问题——以大亚湾为例[J];华南地震;198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