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图
【摘要】:正1 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图主要内容 (1)主应力方向。包括震源机制解 P 轴(P 轴倾角<45°)和 T 轴(T 轴倾角<45°);水压致裂应力测量和套芯应力解除确定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孔壁崩落确定的主压应力方向;断层滑动资料确定的主压和主张应力方向;断层构造解析和地震形变带分析的主压和主张应力方向。
|
|
|
|
1 |
梁国平,丁健民,郭启良,高建理;用孔壁崩落法测定冀中平原地区地壳应力方向[J];地震研究;1988年01期 |
2 |
武敏捷;兰从欣;徐平;;大同地区3次地震序列构造应力张量变化特征的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2006年01期 |
3 |
谢富仁;张红艳;崔效锋;荆振杰;李瑞莎;;延怀盆地活动断裂运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J];地震地质;2007年04期 |
4 |
阮祥;程万正;乔惠珍;张永久;张致伟;;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震源参数及应力状态的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1期 |
5 |
钟继茂;程万正;;由多个地震震源机制解求川滇地区平均应力场方向[J];地震学报;2006年04期 |
6 |
张红艳;谢富仁;崔效锋;杜义;舒塞兵;;乌鲁木齐地区活动断层滑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J];中国地震;2006年03期 |
7 |
林松建;连玉平;陈为伟;;水口水库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J];地震;2007年01期 |
8 |
李瑞莎;崔效锋;刁桂苓;张红艳;;华北北部地区现今应力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地震学报;2008年06期 |
9 |
崔效锋;;伽师及周围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J];地震学报;2006年04期 |
10 |
张跃刚;帅平;胡新康;刁桂苓;王勤彩;;从GPS观测看华北地区的形变场演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年01期 |
11 |
兰从欣;武敏捷;徐平;;1998年张北地震序列构造应力张量变化特征的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1期 |
12 |
杜义;荆振杰;谢富仁;;昆明盆地及周边地区第四纪构造应力场分析[J];中国地震;2009年01期 |
13 |
马淑芹!中国天津300201,栗连弟!中国天津300201,岳秀霞!中国河北066100;天津及邻区1999~2000年地震震源机制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1年03期 |
14 |
付虹;王绍晋;龙晓帆;刘丽芳;邬成栋;;宁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分析[J];地震研究;2009年03期 |
15 |
闻则刚,王正尚,杨马陵;广东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模拟计算[J];华南地震;2001年03期 |
16 |
朱航,陈天长,刘杰,范军;2001年雅江6.0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应力场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4年04期 |
17 |
张凤鸣;许晓艳;刘铁军;张世忠;孙文彬;;应用震源机制解分析依兰-伊通地堑北段现代构造应力场[J];东北地震研究;2005年04期 |
18 |
兰从欣;邢成起;苗春兰;岳晓媛;郭心;袁学明;;近年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特征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05年04期 |
19 |
牟雅元;龙思胜;龙德雄;;2005年8月5日四川会东—云南会泽间5.3级地震序列初步研究[J];四川地震;2006年02期 |
20 |
楼小挺;刁桂苓;叶国扬;宁杰远;;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中源地震的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