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主要研究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大尺度板内浅源强震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统计分析表明,该研究区的浅源强震集中发生在4个地震区中:①中国大陆东部的华北地震区(31°-42°N);②中国大陆东部的东南沿海地震区(19°-25°N);③中国大陆西部及其邻区的中亚地震区(帕米尔—天山—贝加尔湖);④中国大陆西部及其邻区的南北地震区(缅甸—中国—蒙古)。
|
|
|
|
1 |
傅征祥,姜立新;中国大陆及邻区大尺度浅源强震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板块耦合的力学机制[J];中国地震;1997年01期 |
2 |
傅征祥,程燕;中国大陆东部地震区的纬向划分和地震活动幕的分析[J];中国地震;1988年03期 |
3 |
钮泽蓁;;1981年地震区土房国际讨论会概况[J];国际地震动态;1982年05期 |
4 |
单修政;;1556年华县地震人口死亡原因浅析[J];灾害学;1988年04期 |
5 |
张生源,谢原定;天水地震区浅层地质构造[J];西北地震学报;1991年S1期 |
6 |
邹谨敞;1927年古浪大震区发现新断层[J];西北地震学报;1992年04期 |
7 |
;为什么是汶川?[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8年06期 |
8 |
王光弟;;地震地质工作十年——纪念四川省地震局成立十周年[J];四川地震;1981年01期 |
9 |
陈国能;;东南地洼区(部分地区)地震迁移特征[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6年04期 |
10 |
李清河,郭建康,闵祥仪,周民都;天水地震区深部构造与地震关系初步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1991年S1期 |
11 |
蔡静观,张喜玲,李永莉,王兴辉,雷素华;云南地区近期强震重复发生时地震学的动态演化特征[J];地震研究;1997年04期 |
12 |
丁伯阳;蒋蓓;曹亮;;浙江省泰顺珊溪水库2.4~2.16地震的民房破坏调查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3 |
马世峰;马桂霞;马小杰;;我国煤层瓦斯赋存与地震带分布的关系[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12期 |
14 |
薛丁;;东北地震区地震活动趋势数学建模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8年03期 |
15 |
苏英;王梅;;近10年来陕西省地震时空分布特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
16 |
张淑萍;于贵华;;海峡两岸汶川地震专题研讨会内容介绍[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01期 |
17 |
许国昌;强震区人工岩质路堑边坡的破坏及稳定性评价[J];西北地震学报;1981年03期 |
18 |
杨章;新疆天山地震区一些中、强地震发生前的b值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1983年01期 |
19 |
陈维廷;;地震烈度[J];四川地震;1982年04期 |
20 |
张绍治;溧阳地震区应力过程的构造分析[J];地震研究;198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