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深井地下水涌流加速度地震前兆场
【摘要】:正国内对深井水位动态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前几年清理攻关,提出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但是,这主要反映在对所谓“静水位”及其水井——含水层系统的机理与资料分析方面,而对于所谓“动水位”的研究则仍处于比较自发的萌芽状态。人们常常习惯于将动水位与静水位等同看待,因而引出了许多令人费解的问题。
|
|
|
|
1 |
桂愉侬;长沙井动水位的记震能力及其初步分析[J];地震;1988年02期 |
2 |
刘萍丽;;新21号泉动水位前兆异常特征的简述[J];内陆地震;2011年02期 |
3 |
周振泰;空气潜孔锤钻进中简易水文地质及动水位确定方法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1992年03期 |
4 |
刘建民;;设计动床河工模型时原体中“起动水位”计算方法的研究[J];人民黄河;1957年08期 |
5 |
陈映龙;;解决水文地質勘探中的两个具体问题的经验介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9年05期 |
6 |
陈立军;动水位观测原理[J];地震;1993年02期 |
7 |
王志惠;武晓东;;延庆台五里营井泄流管憋气的影响及解决[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S1期 |
8 |
邱永平;;宁波地震台动水位与垂直摆对汶川8.0级地震的同震变化[J];华北地震科学;2009年01期 |
9 |
邱永平;;宁波台动水位与垂直摆对印尼8.9和日本9.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4期 |
10 |
李宣瑚;;动水位变化与地震短临预报——介绍河间马17号井映震“敏感点”[J];国际地震动态;1986年06期 |
11 |
李增申;雷荣珍;李薇;翟华表;路正;史书更;;晋2井动水位与周围显著地震的对应关系[J];华北地震科学;2006年03期 |
12 |
刘跃;翟华表;王秀辰;李薇;陈波;;极5井流量与动水位的对应关系[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13 |
蒋溥,邓起东;海城—唐山地震系列孕育过程中前兆场的演化及其构造力学条件[J];地震地质;1980年02期 |
14 |
周硕愚;地壳运动与蕴震系统的自组织及前兆场的有序演进[J];中国地震;1988年04期 |
15 |
梁子彬,石玉成,蔡红卫;唐山地震前兆场的分布特征[J];高原地震;1995年03期 |
16 |
高小其
,许秋龙
,杨马陵;新疆呼图壁21号泉动水位震兆特征[J];华南地震;2004年02期 |
17 |
张昭栋,曲同磊,邹泉生;鲁23井“动水位”观测的分析[J];地震;1993年02期 |
18 |
郑江蓉,黄耘,贺传富,徐桂明,梅卫平,孙伟;华东地区前兆场时空演化特征的模糊识别[J];地震;2000年02期 |
19 |
边;“动水位”观测较静水位观测更敏感[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4期 |
20 |
牛志仁,范增节,彭自正,潘丙辰;孕震介质水动力学性质对前兆场影响的研究[J];内陆地震;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