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鵟(Buteo hemilasius)捕食策略与守候位置选择研究
【摘要】:2003至2005年,我们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高寒草甸地区对普通大鵟的捕食策略和守候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大鵟对其猎物的守候位置距猎物洞口15-30cm(20.52±3.70cm,n=21),高于洞口1-11cm(6.57±3.03cm,n=21),与洞口朝向的夹角0-15°(4.86±4.50°,n=21),普通大鵟在守候时是迎风站立,与风向的夹角0-24°(6.71±7.28°,n=21)。站立方向与阳光入射线夹角75-108°(92.86±9.12 °,n:21),普通大鵟在洞口的等待时间19-91min.(43.10±21.19min.,n=21)。在洞口等待期间,变换等待位置或洞口的次数0-4次(0.67±1.04次,n=21)。普通大鵟是在猎物出洞的瞬间抓取,有时还会双脚交替调整抓取的位置,然后携带猎物飞向另一地点进行处理。处理位置距守候位置30-500m(253.81±146.24m,n=21)。共观察21起捕食事件,发生在7: 00-11:OOa.m.的7起,发生在16:00-19:00p.m.的10起。处理位置残留物记录中,19 例有撕落的毛发,7例有撕落的毛发和血滴,4例有撕落的毛发和猎物的胃(胃中充满着绿色的食靡),3例没见到任何残留物。普通大鵟的捕食时机选择在猎物(高原鼠兔)的地面活动高峰期,对猎物的捕捉采取坐等策略,对猎物的守候位置做了最优化选择,对猎物的处理达到了最大化利用原则,因而是高寒草甸地区一个小型哺乳类的成功捕食者。
|
|
|
|
1 |
叶润蓉;高原鼠兔营养成分的需求分析[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996年02期 |
2 |
杜继曾,李庆芬;模拟高原低氧对高原鼠兔和大鼠器官与血液若干指标的影响[J];兽类学报;1982年01期 |
3 |
曹伊凡,叶润蓉;高原鼠兔对绿脓杆菌敏感性的测定[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6年03期 |
4 |
刘国富,温得启,韩思梗,胡晓梅;高原鼠兔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对低氧环境的应答[J];兽类学报;1988年01期 |
5 |
赵建文,田海秋,黄品杰,符文双;高原鼠兔解剖学特征之初探[J];沈阳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6 |
赵同标,赵新全,常智杰,孙平,徐世晓,赵伟;常氧下高原鼠兔HIF-1α mRNA的表达[J];动物学研究;2004年02期 |
7 |
王金龙,魏万红,张堰铭,殷宝法,曹伊凡;高原鼠兔种群的性比[J];兽类学报;2004年02期 |
8 |
王祖望,刘季科,苏建平,刘阳,窦丰满;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小哺乳动物能量动态的研究 Ⅱ.通过高原鼠兔种群能流的初步估计[J];兽类学报;1987年03期 |
9 |
沈世英,陈一耕;青海省果洛大武地区高原鼠兔生态学初步研究[J];兽类学报;1984年02期 |
10 |
陈钦铭,叶于聪;高原低氧对高原鼠兔和大白鼠肺泡Ⅱ型细胞及表面活性物质超微结构的影响[J];兽类学报;1988年04期 |
|
|
|
|
|
1 |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供稿;高原鼠兔[N];西藏日报;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