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饵料搭配对中国对虾生长和饵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摘要】:正 采用沙丁鱼肌肉(FF,除去头、内脏、骨、鳞、鳍的鱼)、鹰爪虾肌肉(SF,除去头、壳、内脏)、菲律宾蛤仔足肌(CF,蛤蜊的斧足)、沙蚕(PW,日本刺沙蚕)和配合饲料(FD,海马牌配合饲料)5种饵料,设计了CF+PW、CF+FD、PW+FD、CF+FD+PW、FF+CF+PW+FD、FF+SF+CF+PW+FD共6种饵料搭配投喂模式,研究了不同饵料搭配对中国对虾的生长和饵料
|
|
|
|
1 |
;科技动态[J];中国水产;1990年02期 |
2 |
陆忠康;;中国对虾仿生态系育苗新工艺研究通过专家评议[J];现代渔业信息;1990年04期 |
3 |
陈明达;李正良;苏国强;郑乐云;;中国对虾种苗长途运输技术探讨[J];福建水产;1993年04期 |
4 |
刘发义,李荷芳;中国对虾矿物质营养的研究[J];海洋科学;1995年04期 |
5 |
;不同蛋白质水平对中国对虾能量收支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1997年02期 |
6 |
张天时,王清印,刘萍,李健,孔杰;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人工选育群体不同世代的微卫星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5年01期 |
7 |
劳建敏;;促使中国对虾同步蜕壳和顺利蜕壳的试验[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8 |
郑国兴;;中国对虾“红腿病”病原菌分离感染获得成功[J];海洋渔业;1988年01期 |
9 |
周松亭;;美国虾类市场考察报告[J];水产养殖;1989年01期 |
10 |
杜占林;阎升华;;《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规程》等两项地方标准通过省级审定[J];海洋渔业;1990年02期 |
11 |
许年强;;启东市沿海放流增殖中国对虾获得成功[J];现代渔业信息;1990年11期 |
12 |
张立人;张建红;陈棣华;胡珂;宋晓玲;;中国对虾病毒病原在体内发生的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1991年04期 |
13 |
王安利,王维娜,刘存岐;中国对虾养成早期几种生态因子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
14 |
王书锦;李忠伟;许广铭;薛德林;邓欢;刘军;郭平;许美美;刘亚杰;钟耀阁;白德禄;;中国对虾虾病病原菌的分离、回接和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1992年01期 |
15 |
刘铁斌,李爱杰,张嘉萌;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维生素营养的研究-X:——中国对虾对肌醇、氯化胆碱营养需要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16 |
曹玉萍,王所安,崔东宁;中国对虾胚胎发育期卵的形态变化[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17 |
李明德;渤海中国对虾的捕食关系[J];河北渔业;1994年05期 |
18 |
樊廷玉,王秀玲,郭世宜,张勤,付志茹,冯守明,米瑞芙,陶炳春;天津地区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初探[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19 |
李健,孙修涛,李锋,赵法箴;不同投饲方法对中国对虾摄食和生长影响的试验观察[J];中国水产科学;1995年02期 |
20 |
王笑月,王军,刘亚杰;不同方法处理的海水对中国对虾孵化和早期发育成活的影响[J];水产科学;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