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蔺淑梅,成军,陈天艳,王琳,刘敏,张树林;HB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1编码基因C1的克隆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7期 |
2 |
夏荣,黎燕,冯建男,兰炯采,沈倍奋;新基因LX3与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相关性[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3 |
赵玲卿;利用农杆菌设计新基因[J];自然杂志;1979年05期 |
4 |
徐钤;;从基因到蛋白质——一条漫长的道路[J];生命的化学;1990年05期 |
5 |
王亚新;;引起Huntington舞蹈病的新基因[J];生命的化学;1993年05期 |
6 |
杨劲松,郑新民,陈诗书;NIH3T3细胞恶变早期相关新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3年02期 |
7 |
白桂芹,成军,刘妍,杨倩,黄艳萍,蔺淑梅,杨瑗,张树林;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丙型肝炎病毒E2蛋白反式调节基因[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年04期 |
8 |
;异位同源重组是新基因形成的一个重要机制[J];科学观察;2008年02期 |
9 |
魏小春;郑群;;生物信息学以及植物新基因的发现研究[J];北方园艺;2009年05期 |
10 |
蒋磊;王慷慨;袁灿;陈广文;刘可;王桂良;肖献忠;;新基因MIP2的克隆和特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15期 |
11 |
杨爽;J.Roman Arguello;李昕;丁昀;周琦;陈英;张越;赵若苹;Frdric Brunet;彭立新;龙漫远;王文;;重复元件介导的重组是新嵌合基因形成的一个重要机制[J];中国基础科学;2009年01期 |
12 |
杨特清;肖小芹;;美洲大蠊新基因Parcxpwxxq01的分析及功能预测[J];生物信息学;2009年02期 |
13 |
王亚新;;简讯[J];生命的化学;1992年03期 |
14 |
黄培堂;前言[J];生物技术通讯;1997年Z1期 |
15 |
方福德;;“基因”争夺战(三)[J];健康博览;1997年08期 |
16 |
李刚,葛世丽,胡迎春,吴德昌,张开泰;生物素标记文库筛选与cDNA快速终末端扩增技术克隆HRNT-1新基因[J];癌症;2000年09期 |
17 |
骆叶;王兰;高霞;邓唯唯;于鹏;张晨颖;陆阳;郝钰;石太平;;利用线粒体膜电位测定筛选参与细胞凋亡的人类新基因[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7年07期 |
18 |
刘媛;曾武威;;新基因赋予肠道细菌抗菌素抗性[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年02期 |
19 |
陶志彬;李晓晖;王学生;;人类新基因LACE1的克隆和特性初步分析[J];生物技术;2011年02期 |
20 |
吴新;我国首次获得新基因全长CDNA[J];高技术通讯;1996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