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棘蛙属染色体演化和核型的地理分化
【摘要】:本文对中国棘蛙属11种的24个地理居群的核型、C-带和Ag-NORs作了描记比较.表明大多数物种具有2n=26,NF=52,5+8模式,但无声囊棘蛙和双团棘胸蛙2n=64T,棘肛蛙2n=40.2n=26的物种间,其着丝点位置、次缢痕、C-带和Ag-NORs均有一定的差异;某些种的不同地理居群也呈现相同的差异.这些差异的染色体演化机制可能是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倒位和异染色质的量和位置的变化.以染色体性状编制了种级阶元的检索表,并分析和界定了染色体性状的极性,探讨了系统发育关系.
|
|
|
|
1 |
耿宝荣;高建民;蔡明章;;粗皮姬蛙染色体组型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
2 |
谷晓明,孙爱群,张加一;贵州疣螈的核型研究[J];贵州科学;1995年03期 |
3 |
谷晓明,高晓冬;细痣疣螈的核型研究[J];贵州科学;1996年03期 |
4 |
陈维新,叶志云;格木的核型[J];广西植物;1987年03期 |
5 |
郭健民,王建华,范晖,邓凤呜,张治国;林麝核型研究初报[J];兽类学报;1988年01期 |
6 |
周广泰;染色体的Levan氏命名法及染色体在生物演化中的变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7 |
卞小庄,李庆伟,宁淑香;鸟类核型研究 Ⅲ.莺亚科和鹟亚科14种[J];动物学研究;1991年02期 |
8 |
胡匡祜,李璠;栽培大麦染色体核型的自动分析与识别[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1年02期 |
9 |
马燕,陈俊愉;部分现代月季品种的细胞学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1992年01期 |
10 |
杨亲二,汪小全,洪德元;国产7种乌头属植物的核型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3年02期 |
11 |
许可芬;;大耳猥的核型研究初报[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12 |
杨秀芝,王俊森;黑龙江两种蚂蚁的染色体[J];动物学研究;1994年02期 |
13 |
李林初,丛斌,刘纲,刘永强,翁若芬;澳大利亚三种Callitris植物的核型及其系统学意义[J];云南植物研究;1994年04期 |
14 |
杨维权;Messor acicu/atum染色体核型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
15 |
李林初;松科的核型和系统发育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95年05期 |
16 |
吴昌谋;核型似近系数和进化距离的估计[J];动物分类学报;1996年03期 |
17 |
王蕊芳,刘万兆,贺维顺,吴世芳;颈棱蛇核型和Ag-NORs的研究[J];动物学研究;1996年02期 |
18 |
蔡联炳,冯海生;披碱草属3个种的核型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7年02期 |
19 |
蔡桂香,涂自良;一例 t(13;14)的 Turner 综合征[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7年03期 |
20 |
杨德奎,周俊英;七种药用植物的染色体研究[J];广西植物;199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