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国卿,杜玉珍,童建;大鼠松果体N-乙酰转移酶基因的昼夜节律性表达[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03期 |
2 |
王国卿,杜玉珍,童建;大鼠松果体Clock基因和芳烷脘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的昼夜节律性表达及光照影响[J];生理学报;2005年01期 |
3 |
秦立强,童建;松果体对大鼠体温节律调节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年02期 |
4 |
周天禄,李霞,钟咏梅,苏兆虞;外源性褪黑激素对去松果体盲鼠运动性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5年02期 |
5 |
童建,秦立强,朱金华;松果体、中枢核团与淋巴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昼夜节律[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9年01期 |
6 |
韩秀引,王蕾,欧可群;哺乳动物的生物钟系统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5期 |
7 |
桑正林;损毁松果体对树鼩(Tupaia glis)近似昼夜运动性活动节律的影响[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
8 |
卜春林;第三只眼睛的起源及演化[J];生物学教学;1995年03期 |
9 |
王典群,支德娟,王博;黑斑蛙松果复合体的形态结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0 |
王国卿,杜玉珍
,童建;大鼠松果体钟基因Clock的昼夜节律性表达[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04期 |
11 |
李仁德,李云鸿,陈强;荒漠沙蜥松果体褪黑激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英文)[J];动物学报;2002年04期 |
12 |
陈以慈;松果体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和神经支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0年04期 |
13 |
周天禄,钟咏梅,李霞,苏兆虞;摘除松果体对大鼠运动活动近似昼夜节律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5年01期 |
14 |
陈文玉,操高原,欧可群,马玉琼;大鼠松果体内含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多肽及P物质纤维的免疫组化观察[J];解剖学杂志;1996年03期 |
15 |
孙咏梅;动物的生物节律及其机制[J];丹东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
16 |
刘泉开;松果体再认识的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1998年07期 |
17 |
吴学祥,张武忠,祝寿康;太湖鹅松果体的组织细胞结构研究[J];贵州畜牧兽医;2001年03期 |
18 |
杨公侠;杨旭东;;人类的第三种光感受器(上)[J];光源与照明;2006年02期 |
19 |
庞小五,刘振秀,陆军,刘克嘉;模拟失重(HDT-6°)对人尿褪黑素昼夜节律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8年05期 |
20 |
刘新俭;囊状松果体一例[J];解剖学杂志;1988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