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演勒夫波波形获取近地表剪切波速度
【摘要】:正勒夫波是一种由SH波相互干涉而形成的面波,人们常利用其在多层层状介质中的频散特性获得地下介质的横波(S波)速度(Xia等,2012)。由于它仅与地层的S波速度、层厚及密度有关,与地层的纵波速度无关,相较瑞雷波而言,它的频散曲线更加简单,频散能量更加清晰,反演系统更加稳定。
|
|
|
|
1 |
刘国利,刘殿魁;单覆盖层起伏非均匀地形中的勒夫波[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2期 |
2 |
庄真,邓大量;勒夫波群速度频散与太平洋地壳及上地幔三维构造[J];地球物理学报;1987年03期 |
3 |
黄忠贤,陈虹,王贵华,吴依农;面波偏振与中国大陆岩石层横向不均匀性[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4期 |
4 |
束沛镒,胡家富,滕吉文,张中杰,焦丞民;南极半岛地区地震勒夫波群速度与岩石圈结构[J];极地研究;1996年02期 |
5 |
孙业志,吴爱祥,黎剑华,赵国彦;振动场中散体介质波的传播规律[J];矿冶工程;2001年02期 |
6 |
T.Tada;I.Cho;Y.Shinozaki;张晨侠;郑国栋;张宇;丁广;;推断勒夫波相速度的圆形台阵微震新技术[J];世界地震译丛;2011年01期 |
7 |
阎贫,张中杰,何樵登;二维TIM中的传播矩阵与面波相速度[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6年02期 |
8 |
王治华;曾来;廖文新;李晓;夏学礼;;横波反射法在研究上海东西部硬土层过渡变化中的应用[J];上海地质;2009年01期 |
9 |
M.Bouchon;M.Vallee;黄猛;;昆仑山8.1级地震期间长的超剪切破裂的观测[J];世界地震译丛;2004年05期 |
10 |
J.L.Rubinstein ;J.E.Vidale ;J.Gomberg ;P.Bodin;K.C.Creager ;S.D.Malone;王小琼;;大瞬态剪切应力驱动的非火山颤动[J];世界地震译丛;2007年05期 |
11 |
黄忠贤,陈虹,吴依农;偏振分析程序POLALYS在面波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2期 |
12 |
;外刊题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5年03期 |
13 |
O.Novotny;J.Zahradnik;G-Akis Tselentis;薛经;刘素英;;土耳其西北部的地震及利用希腊西部观测到的面波推断的地壳结构[J];世界地震译丛;2002年04期 |
14 |
姚姚;;波散波的反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年05期 |
15 |
M.Nettles;G.Ekstrm;邢秀芬;;1975年夏威夷卡拉帕纳地震的长周期震源特征[J];世界地震译丛;2005年01期 |
16 |
张曼丽;;太原台记录的长周期地幔洛夫波 G_2与 G_3波[J];华北地震科学;1992年02期 |
17 |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震源过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07期 |
18 |
RHETT BUTLER
,李时若;1968年4月9日BORREGO山地震的面波分析[J];山西地震;1985年03期 |
19 |
郑铭藩;夏学礼;孙铭驷;郭云峰;;浅层反射波法在上海地铁勘探中的初次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1988年05期 |
20 |
Toshiro Tanimoto
,冰清;地幔的长周期S波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