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用背景噪声研究汶川地震引起的地下介质波速变化

黄金莉  刘志坤  
【摘要】:正基于背景噪声的地下介质速度结构及其变化研究是目前地震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大气、海洋和固体地球相互作用产生了全球的背景噪声场,对两个地震台站的背景噪声进行互相关运算可以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进而反演地下介质的速度结构,而不同时期的经验格林函数波形能保持很高的稳定性和相似性,对这些波形应用尾波干涉法测量能较精确地检测地下结构随时间的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宝善;王伟涛;葛洪魁;徐平;王彬;;人工震源地下介质变化动态监测[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2 朱碚定,李幼铭,张立敏,梁尚鸿,束沛镒;利用深源远震记录波形研究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台站区域的地下介质分层结构[J];西北地震学报;1985年04期
3 马腾,王焰新;放射性核素在地下介质中迁移机理与模型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2期
4 杨永杰,刘传孝,蒋金泉;探地雷达方法及在井下工程探测中的实际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5 曾心传;半无限地下介质中与垂直张性裂缝相关联的应力场和地面形变[J];地球物理学报;1978年04期
6 李春峰;;分形介质与分形地层[J];地层学杂志;2005年04期
7 时岩;常思勤;;选择性声强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噪声控制中的应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7年03期
8 侯睿;赵尚弘;胥杰;吴继礼;李勇军;;太阳辐射对卫星光通信系统的影响分析[J];光学技术;2009年03期
9 王俊;徐戈;孙业君;;江苏省区域地表背景噪声特性的分析[J];地震研究;2009年02期
10 张灵宝;祝华;;基于二分束的三角法激光测距研究[J];机电工程;2010年12期
11 杨文;刘杰;史海霞;周龙泉;苏有锦;;用噪声成像方法研究云南地区强震前地震面波速度变化[J];地震;2011年03期
12 张云清;郭维东;宓永宁;;消力池水流噪声的模拟试验[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0期
13 张晓霞;;噪声污染的危害及噪声背景值修正中存在的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4 朱博;汤更生;顾光武;李鹏;;低速航空声学风洞背景噪声测试技术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9年04期
15 金卫兵;任玲娟;;区域环境噪声总量控制策略初探[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16 曹务祥;孙哲;刘丽丽;;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能量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4期
17 ;Geophysics,N0.1,1993 论文文摘[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3年05期
18 王伟涛;倪四道;王宝善;;地球背景噪声干涉应用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地震;2011年01期
19 李绪宣,张树林;利用多波地震资料初步探讨地下介质各向异性[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年05期
20 Hideki Saito;Hiromasa Shima;韦宝珠;;层析成像技术在工程场地勘察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善;葛洪魁;袁松湧;宋丽莉;杨微;王伟涛;;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的主动和被动源监测[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陈湛文;吴永刚;李幼铭;;地震信号GRT法双参数层析成像[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李丽;王宁宇;葛晓辉;陈莉;孟伊;李金兰;;正常人背景噪声下言语测听词表的等价性分析[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朱介寿;严忠琼;曹俊兴;;勘探地球物理层析成象软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许春晓;周峰;;星载对地观测成像激光雷达接收带宽对背景噪声的抑制分析[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周兆驹;王春华;赵桂贞;;商业建筑中多厅式电影院视听环境设计探讨[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万玲玉;刘立人;张明丽;孙建锋;;自由空间远距离传输光学模拟[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柳康宁;钱在棣;刘宽诚;张宝成;徐雪仙;;雷头模型水洞试验的背景噪声测量方法[A];水下噪声学术论文选集(1985-2005)[C];2005年
9 张秉铭;滕吉文;张中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逆时偏移[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王宝善;朱平;王彬;;原场地震波速变化的精确测量[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涛;基于人工震源的区域尺度介质波速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王彬;利用多种震源测量介质波速度变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毛立峰;超宽带电磁法正演模拟及反演成像[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董航;基于VNA的步进频率体制钻孔雷达系统研发[D];吉林大学;2010年
5 孙智利;湍流的声学行为[D];北京大学;2002年
6 李玲利;地震背景噪声理论研究及在华北地区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樊勇;前视探地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廷军;探地雷达干扰抑制及波速估计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陈旭阳;主动式探测系统高质量检测、成像与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丁凯;地质雷达技术在隐蔽工程质检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利用背景噪声方法研究云南强震前后的波速变化[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2 刘志坤;利用背景噪声研究汶川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壳介质地震波速度变化[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0年
3 孙进;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地壳地震学特性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4 张固澜;地震波吸收特性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谭毅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结构建模与地震动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
6 王旋;去除被测信号中同频背景噪声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王春辉;探地雷达方法测量近地表含水量及污染物探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周美丽;探地雷达的FDTD建模与仿真[D];延安大学;2008年
9 杨曦;井间电磁波场数值模拟与成像[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10 周玉华;层状介质氡分布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地质调查局供稿;金属矿地震方法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孙宇浩 通讯员 王中义;技术服务“第二找矿空间”[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工程[N];中华建筑报;2001年
4 姜小毛杨章跃;东华理工大获核能国际合作项目[N];中国化工报;2008年
5 编译 贵余;黄山发现奇怪青蛙用超声波交流[N];北京科技报;2006年
6 通讯员 朱彦彬何兰芳;第三届国际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常新李勇;苏州人捕捉到地震“前兆”[N];苏州日报;2008年
8 广东 梁伟明;给低档声卡增加Line out端口[N];电子报;2000年
9 ;超宽带无线技术(2)[N];计算机世界;2006年
10 熊涌、金波;“水下核巨舰”:“吉米·卡特”[N];解放军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