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用5Hz GPS数据记录El Mayor-Cucapah地震位移信号及其在反演震源机制中的应用

李军  郑勇  谢祖军  
【摘要】:正1.引言近几年,随着高频GPS数据处理技术日趋成熟使得GPS的观测精度和对形变谱的敏感性朝着测量地壳动态瞬时变化的方向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把高频GPS运用到地震监测工作中(Larson,2003)。由于高频GPS不仅可以观测到周期小于1秒的位移量,而且可以检测到超长周期的地壳运动,没有限幅的约束,所以,采用高频GPS接收机一方面可观测到大动态的静态位移,另一方面可以观测到大震震时动态位移,为研究地震的破裂过程、地壳介质的非均匀特性和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短期变化过程提供了多窗口检测的工具。2010年4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牛安福,王琪,乔学军;断层活动的最优化定量方法研究[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年02期
2 吴云,帅平,周硕愚,秦小军,施顺英,邓干金;用GPS观测结果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初步探讨[J];地震学报;1999年05期
3 郭良迁;华北近年水平形变与地震关系的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1999年04期
4 冯治汉,叶得金;化探野外工作中GPS和GIS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2年02期
5 顾国华,张晶,王武星;关于2001年昆仑山8.1级大地震前后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的讨论[J];地震学报;2003年06期
6 王琪,赖锡安,游新兆,王启梁;红河断裂的GPS监测与现代构造应力场[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8年02期
7 成小平;我国的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建设[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9年05期
8 李建成,畅毅,董兰生,赵世万;陕甘宁盆地大地水准面精化问题研究[J];物探装备;1999年04期
9 杨国华,谢觉民,韩月萍;华北主要构造单元及边界带现今水平形变与运动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05期
10 沈正康,王敏,甘卫军,张祖胜;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变率场及其动力学成因研究[J];地学前缘;2003年S1期
11 吴云,孙建中,乔学军,王辉,张燕,施顺英;GPS揭示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前兆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3年03期
12 李延兴,郭良迁;云南中北部地区水平形变应变场研究[J];中国地震;2002年02期
13 倪卫明,孙喜平,苑会玲;GPS Trimble 5800系统简介[J];物探装备;2003年04期
14 张跃刚,胡新康;华北地区地壳水平运动演化特征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1期
15 张永志,王卫东;青藏高原东北缘断层活动变形的模拟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1期
16 叶正仁,王建;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动力学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17 吴北平,李征航,徐绍铨;GPS定位技术在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监测中的试验分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18 于长春,熊盛青,董继国;数字地形模型数据获取方法及精度分析[J];物探与化探;2001年03期
19 任金卫,马宗晋;东亚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特征与构造变形[J];地学前缘;2003年S1期
20 许忠淮,石耀霖;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J];地震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郑勇;谢祖军;;利用5Hz GPS数据记录El Mayor-Cucapah地震位移信号及其在反演震源机制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懋磊;;基于Bernese5.0的高采样率GPS数据在地表形变动态监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立人;武艳强;姜衍祥;匡绍君;路旭;周俊;;GPS连续站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控制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苏小宁;孟国杰;;单历元高频GPS在地震学中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Dynamic modeling for crustal deformation in China: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nd the recent GPS dat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双绪;蒋锋云;朱良玉;张晓亮;张希;;利用GPS观测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垂直运动与地震[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薄万举;;GPS展示的中国大陆主要相对变形特征及强震活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晓霞;江在森;武艳强;;利用GPS资料研究郯庐带现今的运动及变形状态[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9 张国宏;屈春燕;单新建;宋小刚;张桂芳;;再论GPS与InSAR数据反演汶川地震同震滑动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雷显权;陈运平;;GPS约束下天山现今构造变形的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兆国;东北地区地震综合信息联合成像与震源机制反演[D];吉林大学;2010年
2 丁开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韦生吉;稀疏台网震源参数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罗明璋;脉冲电磁法理论研究与硬件实现[D];长江大学;2012年
5 宋键;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周边地区主要断裂现今运动特征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6 万永革;“地震静态应力触发”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年
7 董娣;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因素与不确定性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8 马英杰;基于3GS的核勘查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日勖;抚顺西露天矿北帮滑坡监测预报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谭毅培;历史地震震源参数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兵;GPS技术在山区石油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俊清;GPS测量技术在长白山火山形变监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3 周林丽;基于GPS的黄土边坡变形监测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卢祥弘;GPS同步校频技术在三维电磁采集系统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建勇;利用GPS数据研究地震电离层TEC异常[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0年
6 张效亮;利用GPS观测数据评估川滇南部地区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D];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09年
7 张燕;松潘甘孜及邻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数值模拟[D];西北大学;2006年
8 杨舒诚;基于GPS的青藏高原南部地壳运动的正反演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9 冯丽丽;基于GPS和跨断层水准测量的关中地区现今地壳水平与垂直运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朱泽;利用GPS研究华北地区块体运动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焦莉莉 通讯员 李凯;利用GPS可自动采集野外数据[N];石家庄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周强 通讯员 靳慧洁;助力“数字地矿”的“千里眼”[N];中国矿业报;2011年
3 记者 曾嫣艳 整理 实习生 涂文记;应对地震 厦门备好三招[N];厦门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李陶 王广兴 张全友;武大“鹰眼”测出日本位移[N];长江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周强 通讯员 靳慧洁;地质工作有了“千里眼”[N];中国矿业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刘后昌;湖南省地勘局服务民生服务社会[N];中国测绘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周飞飞 (艾子);地震研究:在反思中前进[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8 倪方六;我国近海地震中无法解释的现象[N];中国矿业报;2011年
9 王菡娟 张庆华;专家释疑——科学地认识和面对地震[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见习记者 蔡玉冰 通讯员 何晓灵;关于地震你了解多少?[N];广东科技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