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地震同向轴自动追踪方法

李萌  郑晓东  李劲松  
【摘要】:正1.引言为帮助解释人员从地震数据中快速拾取反射结构,认清地震反射特征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人们尝试各种算法对地震反射同相轴进行自动追踪,目前已经发展的两类地震反射同相轴追踪方法有:①直接通过地震数据反演地下反射系数序列的地震反褶积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叠前地震资料分析,它是通过压缩地震记录中的基本地震子波,压制交混回响和短周期多次波,以提高时间分辨率来恢复地下反射系数序列位置的方法;②地震反射同相轴直接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叠后地震资料分析。它是通过对地震记录的信号分析提取地震反射同相轴位置的方法。主要包括:AR自动追踪、小波分析及CB形态滤波、混沌算子检测同向轴、边缘检测、人工神经网络、自组织神经网络、信号奇异性仿真、模式识别、C3相干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孟小红;吴何珍;刘国峰;;盲源反褶积方法与应用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06期
2 梁光河;地震子波的时变与短程微曲多次反射[J];石油物探;1997年03期
3 樊跃新,余庆坤,非明伦,刘强;子波方法在云南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四川地震;2005年02期
4 王永刚,朱兆林,曹丹平;井间地震资料深度域合成记录的制作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波;;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分析及其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6年05期
6 程杰;;地震反演中子波提取问题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9期
7 袁三一;陈小宏;;一种新的地震子波提取与层速度反演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1期
8 赵丽;合成地震记录在煤炭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4年S1期
9 姜伟才,段云卿,王彦春,徐佑平;两步法反褶积在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4年04期
10 伊振林;王润秋;;一种新的混合相位反褶积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03期
11 苏小军;管仁顺;王利田;段林娣;孙新销;;波形差异反演方法及其在气藏描述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12 郭栋;吴国忱;;基于弹性波阻抗理论的岩性参数提取方法及应用[J];油气地球物理;2008年01期
13 刘财;谢金娥;郭全仕;肖鹏飞;王培茂;;一种基于自然梯度的地震盲反褶积方法[J];石油物探;2008年05期
14 吕双兵;张秀丽;;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分析与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1期
15 袁三一;王尚旭;;子波相位不准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1年01期
16 赵庆献,罗文造,李龙振;对海上高分辨率二维地震作业的认识[J];海洋技术;2002年01期
17 吴坚,张塞,闫桂花,邹玉萍;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区域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S1期
18 闵成花;;零相位校正和子波反褶积[J];油气地球物理;2004年02期
19 梁运基;贾烈明;雷勋毅;;虚反射与长药柱对地震子波频谱影响规律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4期
20 张广智;印兴耀;刘洪;;地震子波外推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萌;郑晓东;李劲松;;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地震同向轴自动追踪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国发;王万里;;基于相位主值的双谱域地震子波相位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邱娜;陈海清;刘怀山;;地震子波分解与重构方法研究[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六)——空间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C];2010年
4 韩芮;李振春;;地震相位校正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广智;印兴耀;吴国忱;张繁昌;;一种确定地震子波长度的方法[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于永才;王尚旭;戚鹏飞;;基于峰度准则的地震子波相位谱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薛国强;李貅;戚志鹏;范涛;周楠楠;;瞬变电磁拟地震子波宽度压缩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8 张广智;印兴耀;吴国忱;张繁昌;;应用双谱求取地震子波的相位谱[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李衍达;张海云;;一种新的反褶积方法[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袁三一;陈小宏;黄饶;;相对“高频”频谱低移现象研究及对地震子波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磊;海洋小多道地震高精度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单刚义;复杂地质条件地震多波照明及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思通;矿井巷道地震超前探测三维全波场数值模拟与探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福海;青岛海湾大桥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查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詹毅;地震资料叠前去嗓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李亚峻;地震勘探子波估计、面波消减新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建贵;Hyp-curvelet变换与多次波的识别、分离和压制[D];中南大学;2002年
8 杨培杰;地震子波盲提取与非线性反演[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王泽明;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识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10 谢金娥;改善地震资料品质的几种数字技术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水;参数化地震子波模型定阶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刘艳杰;基于高阶谱提取地震子波方法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夏知伟;地震子波优化提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彭建亮;最优分数阶滤波器设计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郗来涛;近海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韩芮;地震相位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邱娜;地震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王纯伟;MP算法在地震信号去噪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郭磊;近海浅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赵岩;时频域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运航;马士基物流验证供应链自动货物追踪新模式[N];现代物流报;2007年
2 葛进;日开发出新型太阳光采光系统[N];科技日报;2008年
3 江苏 周树华;实用多功能电子钟[N];电子报;2006年
4 实习生 解利娟 记者 张艳红;省会安装1.8万余“治安电子眼”[N];河北日报;2006年
5 许玉振李昌林;轻点鼠标查哨位遥控探头看监所[N];人民公安报;2007年
6 郭龙龙、时兴海、特约记者 徐政武;有了“电子哨兵”更须尽责尽心[N];中国国防报;2005年
7 顾德宁 冯瑶 李凯 施炜;省中医院引进“虹膜定位波前像差手术”[N];新华日报;2005年
8 实习生 彭东;技嘉科技首次国内推广安防主板[N];科技日报;2006年
9 编译 金国斌;RFID离商业化目标还有多远[N];中国包装报;2006年
10 通讯员 邢晓军;威海供电公司两项成果通过鉴定[N];中国电力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