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第27次南极科考度夏期间长城站地震观测

常利军  丁志峰  王椿镛  孙卫国  
【摘要】:正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是世界上发现最晚和研究程度最低的一个洲。南极洲由东南极地盾、南极横贯山脉和西南极造山带三大构造单元组成,是地球上唯一的被地球旋转轴穿过的大陆,具有独特的构造环境。南极洲号称"世界寒级"、"世界冰级"和"世界风级",具有极端的气候条件。长期以来,南极大陆的地震观测远远落后其他地方,被认为是没有地震的大陆。但随着人类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一些有影响力的国家对南极地震观测研究的深入,观测发现尽管其地震活动性没有其他大陆高,但还是监测到一些小震,并且还发现了一些板内地震。通过南极的地震观测和研究,对了解南极大陆的壳幔结构、地震活动性、动力演化特征等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南极洲的独特构造和极端气候条件,并且还是研究程度最低的一个洲,因此,在南极洲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企业地震观测台站实行双重管理的意见[J];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2005年10期
2 董英君,姜枚,宿和平;宽频地震观测在研究青藏高原深部构造中的作用与前景[J];中国地质;1997年09期
3 张晋川;张茂军;李绍坤;傅再云;;攀枝花红格地震台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案例介绍与启示[J];四川地震;2009年03期
4 郭履灿;;《地震观测台业务手册》简介[J];国际地震动态;1980年08期
5 邢玉安;FD-841型氡管薄膜读数仪及其在地震观测中的应用[J];地震;1987年03期
6 金仲明;地震观测技术的一些发展动向[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7 刘倬;吴忠良;姚雪绒;;由震源时间函数估算地震辐射能量[J];中国地震;2006年04期
8 秦浩文;丁睿;;无线技术在地震观测数据传输中的应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年05期
9 卢振恒;日本地震观测工作新进展[J];地震研究;1986年06期
10 ;分类目录[J];国际地震动态;1993年12期
11 汪更滋,王鸣;DCS-302数字地震仪在火山地震观测中的应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9年01期
12 雷栋;胡祥云;张素芳;;小波理论及其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J];地震研究;2006年01期
13 王燕成,雷芳;选建传输地震台的有关问题初探[J];西北地震学报;1988年04期
14 申文庄;1998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地震观测资料质量检查评比工作结束[J];内陆地震;1999年01期
15 车用太,鱼金子;韩国的地震监测与研究概况[J];国际地震动态;1996年05期
16 张瑞芳,袁正明;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监测与预报[J];山西地震;2005年S1期
17 胡履端;王蕤;李芸;赵子玉;孟繁喜;;JDF-1型井下地震计的设计与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6年03期
18 刘克骧;孙自刚;王恩康;杨铭昌;王华柳;;单台测震分析辅助软件的设计及实现[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6期
19 胡星星;滕云田;周鹤鸣;张炼;王晓美;唐巍;;U盘在小型化地震仪器中的应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年06期
20 李惠智;;关于震级误差成因的初步分析[J];高原地震;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利军;丁志峰;王椿镛;孙卫国;;第27次南极科考度夏期间长城站地震观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会忠;蔡晋安;黄建平;泽仁志玛;沈萍;何加勇;王东彬;陆松宝;;地震观测信息技术创新思考[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王广福;刘福田;徐礼国;冉崇荣;邵安民;张玉云;赵凤文;;大动态、宽频带、三分量数字海底地震仪OBS863-1[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4 苏丛柏;景呈国;;合欢树地震观测与试验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张瑞芳;袁正明;;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监测与预报[A];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刊[C];2005年
6 苏丛柏;景呈国;樊光明;;合欢树与地震观测[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7 肖承邺;;怀念为地震学和中国地球物理学奉献终身的李善邦先生[A];辉煌的历程——回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周年专刊[C];2007年
8 杨军;邓世榜;拾礼勤;王玉才;;菏泽5.9级地震前徐州地震台站记录资料的异常反映[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9 郑天愉;陈凌;赵亮;艾印双;何玉梅;许卫卫;;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地震观测和成像研究的一些新结果[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邵安民;金东敏;李宝祥;陈宝生;勾少仁;;CSJ—触发式数字延时记录器[A];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1950-1990)[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志斌;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集成中关键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王洪体;数字地震仪网络化与智能化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李桂花;井间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及波场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4 范小平;用散射体波随机反演研究长白山火山区介质非均匀性[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贺来;基于USB的数据收发系统设计[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彭朝勇;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地震观测网络模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3 盖殿广;地震预报中的OLAP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闻军;利用全球虚拟地震台网进行快速地震参数测定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5 王继;地震事件和震相检测处理系统[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6 马中华;台站数据共享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8年
7 李恩来;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任枭;震源机制解测定在常规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9 周银兴;微震事件检测及震相自动识别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
10 吴明恕;地震台阵数据管理[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刘宁 记者陆学进;海安地震观测新站通过验收[N];南通日报;2010年
2 记者 蔡晨晖 通讯员 阮鹏庭;我市砂层应力地震观测站通过验收[N];湄洲日报;2010年
3 记者 冯丽俐;昆明地震观测能力提高[N];昆明日报;2010年
4 晚报记者 罗靖 刘威;滚钟口“探秘”地震观测全过程[N];银川晚报;2010年
5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阮聪;我市投资630万加强地震观测[N];长江日报;2008年
6 崔静;中国地震观测台站安家南极格罗夫山[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7 鲁文;地震观测区内限制钻井抽水[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8 赵建国;我国将建国家地震预警中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9 尹文盛;东营筹建全省最先进数字地震遥测台网[N];东营日报;2006年
10 卢敬叁本报记者 杨蕾;为地震观测提供技术支撑[N];中国质量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