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扩散与电磁测深曲线平滑
【摘要】:正 1前言电磁测深法由于工作效率高、分辨能力强、探测深度范围大等特点,在固体地球物理、工程地球物理等应用中,深受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喜爱。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电磁类方法极易受到各类噪声的干扰,使得估计的视电阻率曲线或相伴曲线发生畸变,严重地影响了解译精度。其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就是观测曲线的不平滑、不连续,甚至有单个“飞点”(outlies)或连续“飞点”存在。如何对这类曲线进行合理有效地平滑,是目前数据预处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常规的各类插值平滑方法由于平滑效果对于窗口大小选择极为敏感,使得该类方法平滑效果极为有限。
|
|
|
|
1 |
U.C.Das;控制源电磁测深中视电阻率曲线直接反映了层状介质的电阻率[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5年05期 |
2 |
苏发,何继善;近区组合波频域电磁测深视电阻率的一种改进形式[J];物探与化探;1995年06期 |
3 |
孔祥儒,刘士杰,张建军,李宗舜,牛青坡,潘金滇,林绅照;福建东部地区大地电磁测深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6期 |
4 |
苏发,汤井田,何继善,温佩琳;源近区频域电磁测深视电阻率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6年01期 |
5 |
王书明,林长佑,杨长福,陈军营,罗东山,吕福林;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的静位移现象及视电阻率曲线的畸变[J];西北地震学报;2000年01期 |
6 |
赵永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武汉召开[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04期 |
7 |
何继善,吴小平,柳建新,张树宝,游进宝;利用小波变换确定电磁测深曲线拐点的应用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5年03期 |
8 |
王信和;唐明光;吕新友;;阿尔金山斜坡的深部电性结构及推覆构造[J];地质科学;1992年04期 |
9 |
朱德兵;工程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研究现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1期 |
10 |
阎述,陈明生;频率域电磁测深的静态偏移及校正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年02期 |
11 |
毛先进,鲍光淑;电磁测深中水平电偶源漏电对观测数据的影响[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12 |
陈明生,田小波;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研究(四)——瞬变电磁测深视电阻率[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年04期 |
13 |
张云琳,安海静,刘晓玲,刘宝勤,贾政;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横向变化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J];地震地质;1988年02期 |
14 |
毛先进,鲍光淑;水平电偶源频率域电磁测深全区视电阻率的直接算法[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15 |
严建文;国内主办的被SCI检索的国际性专业英文科技期刊[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
16 |
殷长春;赤道向频率域电磁测深三维电磁模拟技术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年06期 |
17 |
A.Kovacs;用直升飞机电磁测深测量海冰厚度时的轨迹/高度比:理论估值与野外估值的对比[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5年06期 |
18 |
殷长春,李吉松;任意角度瞬变电磁测深正演问题计算方法[J];物探与化探;1994年04期 |
19 |
宋守根,汤井田,何继善;小波分析与电磁测深中静态效应的识别、分离及压制[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01期 |
20 |
黄力军;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一维全区视电阻率解释方法研究[J];物探与化探;199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