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中东部高压变质柯石英矿物物理学研究”取得新进展[J];西北地质科学;1994年02期 |
2 |
B.R.Hacker,S.M.Peacock,刘雅琴;超高压变质岩石的产生、保存和剥露[J];世界地质;1997年04期 |
3 |
;从物理学角度看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J];科技传播;2011年17期 |
4 |
刘景波;中温榴辉岩中柯石英和金刚石形成的一种地震成因模型[J];岩石学报;1994年04期 |
5 |
周永胜,何昌荣,马胜利,马瑾;差应力在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来自石英-柯石英转化的高温高压实验证据[J];地震地质;2003年04期 |
6 |
杨经绥,白文吉,方青松,颜秉刚,戎合,陈松永;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超高压矿物柯石英[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7 |
本刊通讯员;;华东地区发现变质柯石英[J];西北地质;1990年02期 |
8 |
李学燮,康维国,徐培苍;河南大别山区榴辉岩及蓝晶石石英岩中柯石英的发现[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03期 |
9 |
;从物理学角度看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J];硅谷;2011年17期 |
10 |
贺云龙;西阿尔卑斯Dora Maira地块含柯石英白片岩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与相平衡[J];世界地质;1994年04期 |
11 |
张希道,宋明春,王仁民,张华锋;关于含柯石英锆石SHRIMP测年获得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年龄的讨论[J];矿物岩石;2005年01期 |
12 |
杨经绥,宋述光,许志琴,吴才来,史仁灯,张建新,李海兵,万渝生,刘焰,邱海峻,刘福来,Shigenori Maruyama;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发现典型超高压矿物——柯石英[J];地质学报;2001年02期 |
13 |
王德军;刘润茹;张广强;刘福林;邢淑芝;;Si-C-SiO_2体系在高压变质条件下的结构相变[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4 |
张建新;孟繁聪;李金平;Mattinson C.G;;柴达木北缘榴辉岩中的柯石英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2009年05期 |
15 |
荆延仁,汤加富,高天山,侯明金;安徽宿松超高压变质矿物的研究[J];安徽地质;1995年03期 |
16 |
赵东林;北秦岭官坡地区柯石英榴辉岩变质作用的P-T-t轨迹[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17 |
王德军;刘福林;张广强;孙敬姝;苏文辉;;合成柯石英P_(cos,min)的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8 |
赵中岩,方爱民,俞良军;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构造岩: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形迹[J];科学通报;2002年12期 |
19 |
梁万通,荆延仁;安徽省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地质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0年04期 |
20 |
徐树桐,苏文,刘贻灿,江来利,季寿元,A. I. Okay,A.M.C. Sengor;大别山东段高压变质岩中的金刚石[J];科学通报;1991年1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