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单元法研究全球地幔对流主要影响因素
【摘要】:正 近些年来的地震学研究揭示的全球内部结构,对地幔对流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更加可靠的数据,使人们可以更有把握的选择物质参数和边界条件,也可以对计算结果提供更强的约束。地震学观测结果表明,固体地球内部的确存在对流。而且对流并不是简单的地球化学坚持的分层地幔对流、或地球动力学家所坚持的全地幔对流模型。因为从实际的地震波层析成像结果来看,确实存在从地球表面一直到达核幔边界的斜插俯冲板片,但也存在界面对对流的阻滞现缘。基于大规模数值分析的结果来看,在某些条件下,确实能够出现以670公里相变介面为主的分层地幔对流形式的可能。
|
|
|
|
1 |
陈晋阳;地幔对流与板块构造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
2 |
王建,叶正仁;地幔对流对全球岩石圈应力产生与分布的作用[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
3 |
朱桂芝;张怀;石耀霖;;优化地球三维有限元计算网格的一种方法[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5期 |
4 |
朱炳泉;关于地球动力学中的地幔对流理论[J];地质地球化学;1978年07期 |
5 |
李荫亭;地幔对流的数值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6年02期 |
6 |
叶正仁,白武明,滕春凯;地幔对流的数值模拟及其与表面观测结果的关系[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3年02期 |
7 |
李荫亭;地幔对流研究的地球物理背景[J];力学与实践;1985年04期 |
8 |
陆现彩,顾连兴;地幔对流及其对地壳表层拉张盆地的影响[J];地学前缘;1998年S1期 |
9 |
乔端,林桐;金属塑性压缩过程三维流动的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1983年02期 |
10 |
张宏仁;;解渗流问题数值方法对比[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4年04期 |
11 |
匡文龙,刘继顺,朱自强;地幔动力学与板块俯冲[J];湖南地质;2001年04期 |
12 |
傅容珊,黄建华,董树谦,张群山,常筱华;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新模型的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
13 |
陈超全;;弹塑性有限单元法在岩石高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9年04期 |
14 |
陈塑寰;;空间薄壁杆件结构的有限单元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1980年01期 |
15 |
刘秀兰;;有限单元法程序设计及计算[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
16 |
叶正仁,滕春凯,张新武;地幔对流与岩石层板块的相互耦合及影响──(Ⅰ)球腔中的自由热对流[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02期 |
17 |
钟泳;;有限单元法计算土钉支护结构的位移[J];广东科技;2006年08期 |
18 |
陈玉晃;黄早阳;段建;;等效Mohr-Coulomb屈服准则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9 |
谭远春;;有限单元法分析九畹溪水库大坝渗流稳定[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2期 |
20 |
;空间杆系结构的有限单元法(位移法)在造型机框架的变位与内力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197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