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夏季风变化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李永平  秦曾灏  于润玲  
【摘要】:正1.引言观测事实揭示,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正在引起全球大气和海表层温度的明显增暖,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全球增暖极有可能对大气和海洋环流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爱刚;;半个世纪以来黄土高原降水的时空变化[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2 王瑞;李伟平;刘新;王兰宁;;青藏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异常对我国夏季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09年06期
3 王建,刘泽纯;全球变暖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率的可能变化[J];第四纪研究;1991年03期
4 周波涛;崔绚;;春季Hadley环流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关系的数值模拟[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2期
5 韦志刚;陈文;黄荣辉;;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数值模拟[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8年01期
6 智协飞,朱乾根,雷兆崇;印尼—澳大利亚北部低频夏季风活动及其与南北半球环流的联系[J];热带气象学报;1990年04期
7 宇如聪,张明华,俞永强,刘屹岷;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及其与海温的滞后相关(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年02期
8 刘芸芸;俞永强;何金海;张振国;;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J];气象学报;2006年06期
9 叶谦,GLANTZ Michael,McNEELEY Shannon;新书《高潮汐:气候危机的真相》评介[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1期
10 何金海;董敏;蒋国荣;宇婧婧;;有关全球变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的影响及其数值模拟的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年01期
11 徐娜;;全球气候变暖“很可能”是人为造成的[J];知识就是力量;2007年09期
12 邓雪梅;;全球变暖将延缓十年?[J];世界科学;2008年07期
13 杨学琴;;关注全球气候变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4期
14 蔡怡;王彰贵;冯立成;陈幸荣;;渤海海洋生态对全球变暖响应的数值模拟[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3期
15 许靖华,陈延成;全球变暖能否造福人类[J];化工矿产地质;1997年04期
16 ;全球变暖危害大过核武器[J];知识就是力量;2007年03期
17 禾子;;人类将面临七大威胁[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8 本刊编辑部;刘纳新;张强;;中国式变暖[J];新知客;2007年04期
19 曾晓梅;;西北欧洲风暴强度未受全球变暖影响[J];气象科技;2009年01期
20 ;全球变暖[J];生命与灾害;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平;秦曾灏;于润玲;;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夏季风变化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永平;王晓峰;于润玲;;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趋势展望[A];第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咏青;钱永甫;张立峰;肖天贵;;西北太平洋台风影响西南地区暴雨的诊断与数值模拟[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4 刘芸芸;俞永强;何金海;;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余锦华;谈哲敏;;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对比[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王万里;刘耀林;蔡述明;邓南圣;侯浩波;周博;王卫国;谢应齐;;大气环流中的能量平衡问题及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7 肖洁;李力;;湖南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吴蔚;余锦华;;GFDL_RegCM对21世纪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情景预估[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徐祥德;施晓晖;谢立安;苗秋菊;;夏季风年代际变率及其海陆“热力驱动”影响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刘华强;朱其国;黄雪辉;李权宝;;青藏高原积雪对强ENSO事件的响应[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坤;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变化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杨建玲;热带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主模态对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方长芳;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马丽萍;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5 谢婷婷;语言实践、策略与规范传播[D];外交学院;2012年
6 金莲姬;热带云砧卷云微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贾建颖;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郑建秋;西北太平洋年际和季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濮梅娟;暴雨天气动力过程及强降水增幅机理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0 季明霞;欧亚大气环流与地表气温之间的反馈和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及其对台风生成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戴廷仁;东北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诊断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3 王健;辽宁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杨波;鲁中地形影响中尺度对流性天气过程的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谷文龙;长江下游梅雨锋中尺度涡旋统计分析与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王淑云;干侵入在环渤海地区秋季暴雨中的作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刘敏;东北冷涡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郑仙照;闽东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刘芸芸;全球变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崔雅琴;三维对流云数值模式的改进与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球变暖严重影响北极气候[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随之而来的不只是洪水滔天[N];科技日报;2006年
3 ;既然都说全球变暖,为何今冬还这么冷[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何晨 译;气候争论:是什么让地球变暖?[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李王;北极海底释放大量甲烷加剧全球变暖[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杜成;美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不是“渐变”是“骤变”[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王艳红;漩涡将碳搅上海面,可能加剧全球变暖[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懿;全球变暖加剧极端天气[N];文汇报;2009年
9 记者 郭起豪;全国政协委员石耀霖建议 全面开展全球变暖环境效益研究[N];中国气象报;2010年
10 李华;全球变暖与缺水干旱[N];中国石油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