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裂隙层反射理论地震图研究

姚陈  于光明  张建中  
【摘要】:正 近些年,陆地反射和海底反射都遇到与油气有关的储层裂隙问题;煤田瓦斯和矿井突水等问题要求地震勘探进一步给出高裂隙发育带的预测结果;对比大陆钻井结果,原推断的一些反射层并未发现明显的物性变化,却与层内裂隙有关。从浅至深各岩层内裂隙(裂隙、孔隙和裂缝)会有很大差异,有些裂隙密度大,有些裂隙密度较低,相应的各向异性强弱也不同。但反射勘探关心的是具有高裂隙密度的有限厚度的岩层。我们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Richard A Kerr;左玉玲;;地震来临之前可能会有暗示[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5期
2 郑斯华,李幼铭;一种适于近场理论地震图宽频域计算的矩阵分解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1986年01期
3 武安绪;高级汉字地震位图绘制软件(SACWSBP)[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5年01期
4 W.L.Ellsworth;G.C.Beroza;沈小七;;加州里齐克雷斯特地震序列中观测到的地震成核现象[J];世界地震译丛;1998年05期
5 徐大方,姚振兴;区域地震范围内地壳介质的低频响应[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2期
6 樊许昌,许云,乌达巴拉,杨健;最大熵走时波形层析成像[J];石油物探;1995年02期
7 G.Poupinet;A.Souriau;O.Coutant;杜迎春;张从珍;;内核超速旋转的存在受到成双的远震的质疑[J];世界地震译丛;2001年01期
8 李幼铭,孙永智,姚振兴;关于“反射法”计算综合地震图的实施方案[J];地球物理学报;1980年04期
9 ;科学家制出第一部地震图[J];北京工人;2000年05期
10 D.C.Agnew;黄建平;陈时军;马丽;;地震学史[J];世界地震译丛;2005年05期
11 A.Douglas;L.Richardson;M.Hutchins;赵国敏;刘宏兵;万志超;;P波地震图上的地面反射波与S—P转换波[J];世界地震译丛;1994年03期
12 卢玉真;;法国政府绘制出1400—1977年期间的法国地震图[J];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01期
13 蒋维强,林纪曾,李幼铭,束沛镒;广东东部和闽南区域壳幔介质分层结构的初步研究[J];地震学报;1992年02期
14 郝记川;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班在大理市召开[J];国际地震动态;2005年11期
15 戴恒昌;付祖强;;地震图的数字化采样程序[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7年04期
16 李幼铭;一种近场理论地震图的Haskell矩阵算法[J];中国地震;1985年02期
17 S.J.Duda;H.K.Gupta;杨智娴;;测量震源辐射的谱震级和谱地震图[J];世界地震译丛;1998年04期
18 李志义;;地震图(照)片的简易复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2年04期
19 鲍昌荣;;江苏三井记录“井水地震图”能力浅见[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3年02期
20 J.Park;K.Anderson;R.Aster;R.Butler;T.Lay;D.Simpson;邹本良;孙旭丽;;全球地震台网记录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J];世界地震译丛;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陈;于光明;张建中;;裂隙层反射理论地震图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赵永贵;蒋辉;;TST隧道超前预报技术原理与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果明;周长义;;多次地震重迭地震图的同态信号处理[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4 张伟;陈晓非;;并行计算在计算理论地震图中的应用——应用MPI/OpenMP在SMP-cluster机群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地震图[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正;;地震图的仿真[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6 郭明珠;孙旭丽;张兴科;;长春台763地震图的两项应用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7 黄嘉正;关小平;周鸿秋;;薄层反射理论在面波溶洞勘探资料解释中的应用[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8 朱碚定;李幼铭;张立敏;梁尚鸿;束沛镒;;利用深源远震记录波形研究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台站区域的地下介质分层结构[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9 徐大方;姚振兴;;区域地震范围内地壳介质的低频响应[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8)[C];1989年
10 蒋辉;赵永贵;;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及TST的技术对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韦生吉;稀疏台网震源参数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郑文衡;地球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计算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万柯松;地震台阵技术在地震学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陈同俊;P波方位AVO理论及煤层裂隙探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李宇彤;“重复地震”的若干地震学问题[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枭;震源机制解测定在常规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黄天俊;EDA介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方勇;含流体EDA介质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4 吴松翰;EDA介质地震波响应的物理模型实验及结果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5 马强;强震观测数据实时处理方法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2年
6 高歌;S波分裂在新疆地区的初步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6年
7 韩信;裂隙介质静、动剪切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沈晓昱;中、下地壳深地震反射地震资料的AVO岩性识别技术[D];西北大学;2009年
9 蔡明刚;各向异性介质中三维倾斜界面P波反射时距模拟[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10 李亚萍;甘肃北山花岗岩裂隙几何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遂旺 阎亮;甘为人民安宁站岗放哨[N];安阳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