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浅谈中国中部东西向深大断裂的下延深度问题

邹新民  刘雅琴  贾建秀  Kharitonov A.L.  
【摘要】:正在分析区域地磁异常的基础上,中国大陆深部巨型构造已被明显揭示,并逐步得以证实。本文是在此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揭示它们的深度。该研究工作的成功,将提供地球深部构造的纵横特征,该项研究是地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努力方向。 1.引言作者在研究中国巨型构造格架的基础上-中国大陆地磁学特征与百年地震的相关关系分析,借助于天然地震的力量,有力地证明了利用地磁台的磁场数据,所提取的区域异常能够反映深大断裂的位置,这是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莹甄;王海涛;邬成栋;王想;冯建刚;曲延军;王行舟;;中国大陆地震条带统计特征分析[J];地震学报;2011年05期
2 夏孝田;;高淳台地磁异常与地震关系[J];华北地震科学;2011年02期
3 高丽坤;蒋甫玉;黄麟云;;利用重力梯度张量研究黑龙江省虎林盆地的断裂构造[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4 张古彬;王现国;罗新杰;;三门峡盆地地下热水形成条件分析及保护研究[J];人民黄河;2011年07期
5 延军平;白晶;苏坤慧;王娟;王新华;;对称性与部分重大自然灾害趋势研究[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6 顾国华;王武星;;区域网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运动[J];地震;2011年03期
7 屠泓为;曹董军;张晓清;;青海平安电磁波观测资料在中强震前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地震;2011年02期
8 杜娟;陆小华;;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西北地区地震活动对应性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9 奚锐;孙海洋;赵楠;;物探方法在盖州市黄哨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郭毅;;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在某铜镍矿勘查中的应用[J];新疆有色金属;2011年03期
11 张晓亮;张希;王双绪;蒋锋云;朱良玉;;GPS资料揭示的汶川8.0级地震前地壳动态演化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04期
12 王敏;李强;王凡;张锐;王阎昭;师宏波;张培震;沈正康;;全球定位系统测定的2011年日本宫城M_W9.0级地震远场同震位移[J];科学通报;2011年20期
13 曾寿金;江吉彬;陈丙三;许明三;;地球磁场对磁记忆检测信号的影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4 许才军;何平;温扬茂;;利用PSInSAR研究意大利Etna火山的地表形变[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9期
15 李开毕;杨功;郭富达;肖高强;;云南环形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云南地质;2011年01期
16 黎江林;苏经宇;李宪章;;区域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研究[J];河南科学;2011年07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新民;刘雅琴;贾建秀;Kharitonov A.L.;;浅谈中国中部东西向深大断裂的下延深度问题[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邹新民;;中国大陆地磁学特征与百年地震的相关关系分析[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申宁华;王喜臣;王光杰;朱晓军;李桐林;刘先文;;中国大陆布格重力异常球冠谐和分析及其与大地构造的关系[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何正勤;丁志峰;孙为国;;中国大陆的地壳上地幔横波三维速度结构[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周江存;徐建桥;孙和平;;中国大陆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德润;;中国大陆的残留地块现象在磁场中的反映[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7 陆洋;许厚泽;蒋福珍;;中国大陆超高阶局部地球重力场模型IGG97L[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黄忠贤;郑月军;李红谊;彭艳菊;刘福田;;中国大陆及邻域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甘卫军;张锐;张勇;唐方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设及应用[A];GPS技术应用研究论文专辑[C];2007年
10 胥颐;刘福田;刘建华;游庆瑜;陈辉;;中国大陆中西部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及其地壳上地幔结构[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隆平;中亚地球物理与构造格架[D];中南大学;2001年
2 王辉;中国大陆地震应变场研究与青藏活动地块区运动学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裴顺平;中国大陆上地幔顶部体波速度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4 洪学海;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S波品质因子三维层析成像[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5 姜修道;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综合解释[D];长安大学;2004年
6 郭桂红;地震波速度的地质年代意义及其实际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7 贺日政;青藏高原近南北向裂谷的岩石圈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8 庄道泽;新疆东天山成矿地质条件与综合信息预测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江;长江三峡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10 陶玮;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由MT资料对松南、辽北及下辽河地区的重大构造走向及地层划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赵珂;云南深大断裂温泉CO_2释放规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高武平;南北带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王晓;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地层物性特征及构造格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侯跃伟;三峡库区巫山望天坪沉积物环境磁学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苗青壮;中国大陆强震前应变释放特征[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8年
7 吴芳;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小波分析的地震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肖东升;贵州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震危险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任建光;北京地区表层土壤剖面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王泽龙;北京市小汤山地区地温场特征及地下热水成因模式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能否利用地磁异常预测地震[N];科技日报;2008年
2 赵凡;全面再现中国大陆地下状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3 记者 李晓明;中国大陆岩石圈三维结构绘就[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蔡文清;两大板块挤压引发汶川强震[N];西部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晓明 牧心;巴丹吉林沙漠真有“地下水库”吗[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6 李平;用水的“指纹”探寻水的踪迹[N];中国水利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本报通讯员 王高峰;地震大裂缝:打开地球内部奥秘的钥匙[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晓明;地球的“CT”图像什么样?[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王文;咸阳地热田为大型整装热矿型[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路敏本 报记者 李丽云;地震风险模型如何科学预测风险?[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