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中山站冬季电离层的平均特性
【摘要】:正中国第11次南极考察队度夏期间(1994/1995),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地安装了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DPS -4),并于1995年1月16日开始投入正常观测,它以每小时8次的时间隔同时进行扫频电离图和等离子体漂移测量,至今已取得了一年多的连续观测数据。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L=13.9),不变磁纬度为75°S左右,LT=UT+5小时,MLT ≈LT-2.5小时,它白天处于极隙区,夜晚处于极盖区,每一昼夜进出极光带两次。中山站独特的地理位置, 非常适合于极区空间物理研究。
|
|
|
|
1 |
徐小龙;;人在南极(五)[J];海洋世界;2008年11期 |
2 |
韩宗珠,且钟禹,盛兴土;南极中山站石榴石变粒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其变质作用研究[J];海洋科学;1992年03期 |
3 |
高龙;;南极中山站天气气候和环境概述[J];陕西气象;2009年05期 |
4 |
胡胜利;1991年4月9~11日南极中山站强风暴分析[J];海洋预报;1994年03期 |
5 |
杨友华,汤克云,袁亚萍,胡红桥,刘瑞源;南极中山站夜间极光特点[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6期 |
6 |
杨威;;南极纪行(十一)[J];海洋世界;2006年11期 |
7 |
陆龙骅;;第十六次南极科学考察[J];科技潮;2000年08期 |
8 |
杨威;;南极纪行(七)[J];海洋世界;2006年07期 |
9 |
徐建桥,孙和平,周江存;南极中山站重力潮汐观测的海潮负荷效应[J];测绘学报;2002年03期 |
10 |
孙家柄;;南极遥感考察顺利完成[J];遥感信息;1991年04期 |
11 |
杨少峰,杜爱民,陈宝生;南极中山站地磁脉动的观测分析[J];极地研究;1997年01期 |
12 |
陆龙骅,卞林根,贾朋群;南极中山站极夜和极昼期间的辐射特征[J];科学通报;1992年15期 |
13 |
刘必林;李曰嵩;陈新军;;南极水域一种章鱼的形态特征及分类[J];极地研究;2007年01期 |
14 |
孙家炳,刘继林;南极中山站地区卫星影像的冰貌判读和制图[J];遥感信息;1996年03期 |
15 |
杨友华;南极中山站极夜、极昼期间地磁场的日变化规律及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
16 |
杨友华,刘春节,汪阳;南极中山站极夜、极昼期间S_q~p、S_D的变化规律及特征[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6年02期 |
17 |
王建国;;怎样在南极摄影[J];海洋世界;1996年03期 |
18 |
林曦;曾润颖;;南极中山站排污口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DGGE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年02期 |
19 |
郭发滨;吴永亭;冯守珍;;我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锚地选址及测绘回顾[J];海洋测绘;2008年02期 |
20 |
孟泱;安家春;王泽民;鄂栋臣;;基于GPS的南极中山站电离层TEC特征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