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神经网络自动识别沉积微相
【摘要】:正神经网络所具有的信息分布式存贮、大规模自适应并行处理、高度的容错性等是它可用于模式识别的基础,特别是其学习能力和容错对不确定模式识别具有独到之处。本文利用测井资料,采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实现了非取芯井段井剖面沉积环境的连续解释。
|
|
|
|
1 |
曹广华;胡亚华;张奇文;韩刚;;利用测井资料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5期 |
2 |
倪新锋;田景春;陈洪德;夏青松;张锦泉;窦伟坦;姚泾利;宋江海;;应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沉积微相——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3 |
严科;杨少春;任怀强;;吐哈盆地红台气田测井相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4期 |
4 |
李海燕;彭仕宓;;应用遗传神经网络研究碎屑岩储集层流动单元[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3期 |
5 |
胡俊;颜英;陈明江;;模式识别在测井资料划分沉积相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7年01期 |
6 |
文浩;;一种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判定沉积微相的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5期 |
7 |
张冰;潘保芝;王英伟;张平;;神经网络方法识别测井曲线形态[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9年06期 |
8 |
冉启全,李士伦,李元元;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沉积微相[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年02期 |
9 |
胡雪涛,李允;储层沉积微相的随机模拟及其对比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10 |
呼舜兴,耿师江,侯平舒,崔太华,李本汉;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微相研究及应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1 |
赵虹,党犇,李文厚,杨晓奇,党永潮;安塞地区延长组沉积微相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年05期 |
12 |
路香丽,赵翠霞,张尚锋;大王北油田大37块沙二段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
13 |
周金保;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在濮城油气田滚动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4期 |
14 |
张吉来;朱广社;陈德平;宋广寿;;马岭油田北三区延安组Y8~Y10油层沉积微相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3期 |
15 |
王郑库;欧成华;李凤霞;;吴旗地区长61储层沉积微相及物性研究[J];石油仪器;2007年05期 |
16 |
严申斌;李少华;邓恒;;三维储层建模在胜南油田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2期 |
17 |
夏宝华;刘笑翠;孟偑;李玉姣;;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2+3砂组沉积微相及沉积模式[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
18 |
陈小欣;胡望水;熊平;王珊;;双河油田Ⅵ油层沉积微相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1期 |
19 |
詹冶萍;李(丿乂);潘知峰;;埕北断阶带沙一段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类型[J];科技信息;2009年09期 |
20 |
徐薇薇;方德庆;周新茂;陈建阳;;大港油田港西明化镇组沉积微相及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