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皖苏北部地壳结构特征的认识
【摘要】:正通过区域重力资料求取的莫霍面等深图显示,由东(苏北)至西(皖北)莫霍面深度由33.5km缓变至35.5km,在郯城-泗县,商丘-亳县-带略显台阶变化;利用航磁资料计算的该区的居里面深度在20 至26km之间变化。人工地震测深显示,天长至灵壁地段壳内有R1、R2、R30、R3及Rm等组反射波(R1相当于浅变质
|
|
|
|
1 |
本刊编辑部;人工地震测深多道数字地震仪研制成功[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4期 |
2 |
刘昌铨;李松林;;从CCSS第四次工作会议看世界各国人工地震测深工作现状[J];国际地震动态;1984年04期 |
3 |
侯重初;;居里面深度图的计算与制作方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89年04期 |
4 |
欧润生,陈岳忠,王成一,孟庆发,梁宪荣;人工地震测深用携带式多道数字化观测系统[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5期 |
5 |
吴宁远;;我国第一条岩石圈—上地幔软流圈人工地震测深剖面实施成功[J];国际地震动态;1984年12期 |
6 |
闵祥仪;天水地震区人工地震测深观测系统与观测资料[J];西北地震学报;1991年S1期 |
7 |
张利;;一种新型数字地震测深仪器系统即将在京津唐张地区投入使用[J];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06期 |
8 |
汪炳柱,徐世浙,陈培善;利用△T异常反演居里面深度的一种新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年02期 |
9 |
郭武林;岩石圈居里等温面研究的进展[J];桂林工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
10 |
;序[J];西北地震学报;1991年S1期 |
11 |
敦振国;;人工地震测深仪器综合论述[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4年06期 |
12 |
;利用航磁资料计算居里面座谈会简讯[J];地球物理学报;1984年06期 |
13 |
雷清清,孟补在,牛雪,卢造勋;中朝地台东北缘3km深度地震层析成像的地质解释[J];东北地震研究;1999年01期 |
14 |
樊跃新,余庆坤,非明伦,刘强;子波方法在云南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四川地震;2005年02期 |
15 |
毛桐恩;;国家地震局举办“地震测深数据文件及其处理系统”培训班[J];国际地震动态;1990年02期 |
16 |
袁正明;;苏联举行“数值方法解释地震资料”的国际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概况[J];国际地震动态;1982年11期 |
17 |
曹家敏
,曾瑜;相关技术在人工地震测深时间服务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
18 |
黄兆熊;高德章;;上海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趋势探讨[J];上海地质;1989年04期 |
19 |
周民都,李清河,闵祥仪,范兵,魏德晴;天水地震区非纵资料解释[J];西北地震学报;1991年S1期 |
20 |
刘祖荫,皇甫岗,王椿镛,万登堡,秦嘉政,姜朝松;“腾深99工程”的设计思路与方案[J];地震研究;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