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砷及其代谢物对人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
【摘要】:目的体外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用无机砷及其代谢物进行染毒,观察染毒后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并检测DNA修复相关的XPA,XPC,PARP1和ERCC3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砷及其代谢物导致细胞皮肤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取8例6~10岁健康儿童志愿者包皮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分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至第10代后,分别以无机砷化合物亚砷酸钠(Na_2AsO_2)、二甲基胂酸(DMA~V)、单甲基胂酸(MMA~Ⅲ)进行染毒,混匀分为4组,即高、中、低、对照组。在72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检测不同浓度的iAs~Ⅲ,DMA~V和MMA~Ⅲ(0,5,10,15和25μmol·L~(-1))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检测不同浓度的iAs~Ⅲ,DMA~V和MMA~Ⅲ(0,5,15和25μmoI.L~(-1))刺激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和周期变化状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的iAs~Ⅲ,DMA~V和MMA~Ⅲ(0,5,15和25μmol·L~(-1))刺激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后,修复基因XPA,XPC,PARP1和ERCC3的表达水平。结果人真皮成纤维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得出结果:和对照组对比,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的iAs~Ⅲ,DMA~V,MMA~Ⅲ刺激后,吸光度值发生变化,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5);用0,5,15和25μmol·L~(-1)的iAs~Ⅲ,DMA~V,MMA~Ⅲ的浓度作用人真皮成纤维细胞,Go/G,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G_1/M期和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高、中剂量iAs~Ⅲ,DMA~V,MMA~Ⅲ处理组细胞G_1期细胞所占百分数增多,提示细胞在G_1期出现阻滞的趋势,G_2和S期细胞所占百分数较少。XPA,XPC,PARP1,ERCC3在iAs~Ⅲ,DMA~V,MMA~Ⅲ药物作用下,mRNA在0~10μmol·L~(-1)浓度的表达量出现上升趋势,而随着iAs~Ⅲ,DMA~V,MMA~Ⅲ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在15~25μmoI·L~(-1)浓度的mRNA表达量显示有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细胞增殖试验中,不同浓度的iAs~Ⅲ,DMA~V,MMA~Ⅲ诱导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后,吸光度产生了明显的变化,0~10μmol·L~(-1)浓度的iAs~Ⅲ,DMA~V,MMA~Ⅲ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而15~25μmol·L~(-1)浓度的iAs~Ⅲ,DMA~V,MMA~Ⅲ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0~10μmol·L~(-1)浓度的iAs~Ⅲ,DMA~V,MMA~Ⅲ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促进XPA,XPC,PARP1和ERCC3基因的表达,15~25μmol·L~(-1)浓度的iAs~Ⅲ,DMA~V,MMA~Ⅲ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抑制XPA,XPC,PARP1和ERCC3基因的表达。
|
|
|
|
1 |
胡云珍;姚彤炜;;地非三唑与甾体激素类药物的体外相互作用[J];药学学报;2006年01期 |
2 |
李宜华;人脑脊液内地塞米松与生物胺代谢物[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8年04期 |
3 |
曾庆师;李传福;郑金勇;冯德朝;;磁共振波谱评价大脑半球代谢物的偏侧优势[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6年05期 |
4 |
张磊;尤启冬;梁艳;柳文媛;郭青龙;王进欣;;LCMS-IT-TOF鉴定藤黄酸在大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09年05期 |
5 |
丛也彤;亓波;;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鉴别脑膜瘤术后反应性损伤残留与复发[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10期 |
6 |
马玉凤;胡方弟;李文;封士兰;孙秋;石义凯;毕映燕;胡芳;王珍;;LC-MS-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蝉翼素的药代动力学及代谢物[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0期 |
7 |
陈峰;符乃光;谭银丰;张俊清;;LC-MS鉴定大鼠血浆山柰酚代谢产物[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6期 |
8 |
Wilensky AJ;吴雯珠;;Cinromide试用于癫痫:试探性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4年04期 |
9 |
方福德;;维生素D代谢物对HL-60白血病细胞中myc癌基因表达的调节[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4年06期 |
10 |
侯庆昌;E_2对动情期牛血浆PGFM和黄体溶解作用的影响[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7年05期 |
11 |
谷黎红,李铣,陈英杰,朱廷儒;大丁草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人肠道微生物对大丁甙及其类似物的代谢产物[J];药学学报;1988年07期 |
12 |
蔡亚农,陈琼华;大黄的生化学研究ⅩⅩⅧ.蒽醌衍生物及其代谢物的某些生物活性的比较[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
13 |
王树;托咪酚及其代谢物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癌症;1991年06期 |
14 |
刘海喜,王国荣,常元勋,扬振中,崔京伟,蒋震中;血中三硝基甲苯及代谢物的测定和应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3年04期 |
15 |
沈向忠;;HPLC测定血浆和尿中奥美拉唑及其代谢物[J];世界临床药物;1993年04期 |
16 |
沈敏,沈保华,向平;尿中度冷丁、去甲度冷丁的浓度分析及评价[J];法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
17 |
张弢,许培仁,王诗瑾;两点法测定代谢物浓度的参数设置[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8年03期 |
18 |
;服用小柴胡汤后新的黄芩甙代谢物的化学结构及血浆中浓度的变化[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年01期 |
19 |
怡悦;人参甾体皂苷代谢物对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儿茶酚胺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年01期 |
20 |
王刚,谷容,何庆梅,刘彬;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4种抗癫痫药物及1种代谢物的血药浓度[J];中国药学杂志;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