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桂炳东,胡龙华,贾坤如,徐建民;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在肠球菌流行病学分型中的应用[J];江西医学检验;1999年01期 |
2 |
罗宏志,朱篷弟,许如华,程捷,赵小东,王介东;释放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器对子宫内膜DNA含量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
3 |
张颖,赵一鸣,鲁凤鸣,张贵成,杨群勇,王韧英,曹泽仁,任冰;听力对噪声敏感与不敏感者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初步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
4 |
贾晓东
,金锡鹏
,沈光祖
,金泰廙
,肖萍;汽油对皮肤细胞DNA、蛋白质及皮脂合成能力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
5 |
陈春田,李东力,刘希真,鲍立峰,刘政晖;二氧化氯对细菌杀灭作用机理的实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2年03期 |
6 |
杨麦贵,张竹映,郝晓柯,郑善銮,钟立辉,樊爱玲,徐葳;锌对精子受一氧化氮损害的保护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6期 |
7 |
石学香,马爱国;抗氧化营养素降低DNA损伤的机制[J];职业与健康;2005年12期 |
8 |
段蓉芳,杜泽吉;DNA相对含量与抗辐射菌辐射抗性间的关系[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年05期 |
9 |
彭何碧,高子厚,董兴齐;1995年云南省鼠疫流行区菌株质粒DNA特征[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年02期 |
10 |
吴云龙;宋远志;谢吉民;;DNA与对氨基苯酚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
11 |
梁小虎;唐焕文;刘林华;;环境毒物对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表达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11年03期 |
12 |
屠曾宏,沈春镒,王美瑛,唐卫东,祁晓东;药物诱变效应与其和DNA园二色谱变化的关系探讨[J];癌变.畸变.突变;1993年02期 |
13 |
朱寿彭,杨占山;低剂量放射性核素对脾淋巴细胞DNA合成和UDS的刺激效应[J];中国辐射卫生;2000年02期 |
14 |
徐菲,韩巧君,徐伟刚,陶恒沂;高压氧对DNA的毒性作用[J];中国职业医学;2005年05期 |
15 |
宋远志;徐继明;杨雁玲;石德清;潭效松;;对苯二酚与杂交中DNA的相互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2期 |
16 |
冯爱娟;;DNA疫苗在预防禽流感病毒的应用进展[J];科技资讯;2009年31期 |
17 |
古剑清;隆宗;朱伟;;多氯联苯、苯并(a)芘及其联合作用对人胚肺细胞DNA损伤的影响[J];华南预防医学;2007年04期 |
18 |
李凤菊;秦会安;冶保献;;尼古丁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
19 |
刘兴余;朱茂祥;谢剑平;;丙烯醛致突变性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学报;2009年03期 |
20 |
赵伟,王强;镉的遗传毒性及其机制和解毒[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