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数据方法在生态补偿中的应用——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
【摘要】:自1997年纽约市在实施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中首次使用生态补偿概念以来,生态补偿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的蓄水、补水功能对整个黄河流域水资源调节起到关键作用,亟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由于生态服务供给与农户经济行为都具有空间异质性,因此需要开发在不同尺度上集成的自然和经济模型。本文采用最小数据方法,将自然模型与生产模型结合起来,通过提供生态服务的机会成本的空间分布来模拟新增草地水源涵养服务供给曲线,将支付水平与新增生态服务量联系起,根据不同的生态恢复目标,确定了补偿标准,估算了新增水源涵养量。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生态补偿提高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水源涵养能力是可行的;(2)当合作、夏河、玛曲、碌曲、卓尼、临潭的补偿额分别达到1024.3元/hm~2、999.79元/hm~2、861.74元/hm~2、1008.54元/hm~2、585.54元/hm~2、983.22元/hm~2时,该区退化草地将全部禁牧,将新增水源涵养量2.253×10~9m~3;(3)草地提供的水源涵养服务和农户经济行为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应建立差别化、动态化补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