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希门错地区近1800年的植被与环境
【摘要】:过去2000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是古全球变化(PAGES)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段。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历史是重建和理解地球气候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来,人们在高原上发掘了较多的气候代用资料,如冰芯、树轮、湖泊沉积物等。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希门错XMC1孔的高分辨率孢粉学研究,恢复了该地区近1800年的古植被与古气候。孢粉资料显示,该地区的孢粉主要以草本为主,其中蒿属(Artemisia)占绝对主导,表明其古植被基本跟现在一致,为高寒草甸。近1800年来希门错地区经历了由干-湿-略干-略湿的转变:约250 AD-900 AD,藜科(Chenopodiaceae)花粉含量最高,气候较干;约900AD-1100 AD,蒿属及禾本科(Poaceae)花粉含量均为本剖面最高,表明气候湿润;约1100-1500AD,蒿属含量减少,藜科含量上升,气候略干;1500AD至今,蒿属及禾本科含量又有所上升,气候变湿。希门错地区中世纪暖期可能出现于900-1100AD间,小冰期在本地区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