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摘要】: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GIS和RS技术,选取景观指数对豫西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景观和以旱地为主的农业景观是豫西黄河流域景观的主体景观类型,体现了该地区景观的基质是旱地(东部)和林地(西部);(2)豫西黄河流域各景观类型间斑块密度值差距较大,各景观要素间斑块形状指数差异较为明显,各景观要素斑块形状总体上较为简单;(3)豫西黄河流域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909,景观均匀度指数为0.615,景观优势度指数为4.682,说明景观类型丰富异质性较高且有一定的优势类型,多样性较高;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少数景观(农田和林地)类型占有较大的优势。(4)景观破碎化指数为0.00047,景观边缘密度为45.855 m/hm~2。该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小,特别是西部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人类干扰活动相对较小。
|
|
|
|
1 |
徐淑英;黄河流域各地区的旱涝统计关系[J];气象学报;1956年04期 |
2 |
万波;风涛;;黄河象[J];化石;1974年02期 |
3 |
战立彦;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的立法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
4 |
冯晓辉,杨建军;第二代1∶100万《黄河流域地图》挂图的编制[J];地图;2000年02期 |
5 |
杨胜天,刘昌明,孙睿;近20年来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
6 |
张士锋,贾绍凤;黄河流域近期用水特点与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2年02期 |
7 |
刘昌明;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02年03期 |
8 |
高建国;黄河流域几十座城池消失之谜[J];城市与减灾;2002年03期 |
9 |
许力,刘强;黄河流域夏季分区面雨量预报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0 |
孙睿,刘昌明,李小文;利用累积NDVI估算黄河流域年蒸散量[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2期 |
11 |
霍世青,王庆斋,刘龙庆,邬虹霞;2003年黄河流域雨水情特点分析[J];人民黄河;2004年01期 |
12 |
潘保田;苏怀;胡春生;胡小飞;周天;李吉均;;兰州地区1.0Ma黄河阶地的发现和0.8Ma阶地形成时代的重新厘定[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11期 |
13 |
徐建新;高崇;朱光亚;;黄河干流水资源承载力多级模糊综合评判[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14 |
;黄河频繁断流[J];青年与社会;2007年08期 |
15 |
盛奇;王恒旭;胡永华;蔡春楠;;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
16 |
牛占;;黄河流域的风沙活动[J];水文;1983年03期 |
17 |
戴英生;;黄河流域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J];人民黄河;1984年03期 |
18 |
史辅成,易元俊,高治定;黄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J];水文;1990年04期 |
19 |
洪文之;青海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对农牧业经济的危害[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2期 |
20 |
李星敏,李兆元,杨文峰;黄河流域旱涝特征分析[J];陕西气象;199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