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域绿色空间变化研究
【摘要】: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奥运会的临近,使北京市的环境状况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北京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做出大量政策努力和经济投入,力图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华北地区的干旱化、高速城市化、人民消费方式的变化等,目前都成为北京环境的重要威胁。
|
|
|
|
1 |
崔朝伟;许学工;;北京市域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对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4期 |
2 |
高卫红;“绿色空间”──城市环境的保护问题[J];国外城市规划;1995年01期 |
3 |
游珍,李占斌,袁琼,杨光荣;干旱区植被覆盖度的建设阈值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3期 |
4 |
李锋,王如松,Juergen Paulussen,汪敏;居住区绿色空间的生态规划与设计——以珠海华发新城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5期 |
5 |
李锋,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生态规划的方法与实践——以扬州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S1期 |
6 |
李锋,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3期 |
7 |
白晨曦;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宜居北京[J];前线;2005年03期 |
8 |
王献溥,李文埕;城市生境的维护和营造[J];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11期 |
9 |
李延明,郭佳,冯久莹;城市绿色空间及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1期 |
10 |
黄东野;;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与解决[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
11 |
金百洋,杨蕾;绿色设计——绿色空间[J];丹东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
12 |
徐建新;崔栋;赵振国;李光远;;北方人工湿地植物对污水净化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
13 |
汪淳;张晓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界定研究——以福建省莆田市城市绿心范围界定为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14 |
王珊;;生态城市建设的“绿色空间优先”布局原则[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
15 |
胡勇;刘良云;贾建华;;北京山区植被动态及生态恢复的遥感监测[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11期 |
16 |
孙志伟;郄光发;王成;潘辉;张晓萍;;福州市行道树对交通污染物扩散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年03期 |
17 |
邹明;史锟;;垃圾填埋场人造湿地植物和土壤主要特性[J];科技导报;2010年17期 |
18 |
朱普平;王子臣;盛婧;陈留根;郑建初;;不同覆盖度水葫芦对水体环境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19 |
王海宏;张应松;;绿色时间 绿色空间 绿色教育行为——安徽铜陵二中拓展绿色创建内涵[J];绿色视野;2009年09期 |
20 |
冯欣;应天玉;李明泽;龚文峰;范文义;杜华强;;哈尔滨市热岛效应与绿色空间消长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