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XH1钻孔中更新世以来的彩度指标记录及其气候环境变化
【摘要】:正苏北盆地是我国西部内陆与东部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演变历史对揭示东亚季风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苏北盆地 XH1钻孔中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的彩度指标 Ca~*b~*的研究表明,Ca~*b~*对降水的变化反映敏感,可以用来指示
|
|
|
|
1 |
刘玉瑞;利用油气显示频度优化勘探选区[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5期 |
2 |
刘玉瑞,刘启东,杨小兰;苏北盆地走滑断层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3期 |
3 |
李任伟,林大兴,黄宛平,干一女;苏北盆地有机地球化学环境分析[J];中国科学B辑;1986年06期 |
4 |
钱基,韩征;渤海湾盆地与苏北盆地勘探潜力对比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1期 |
5 |
侯建国;苏北盆地复杂断块群综合勘探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6 |
张莹;;苏北盆地构造样式与油气分布[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4期 |
7 |
杨安银;顺河次凹含盐系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
8 |
宋宁;史光辉;高国强;辛仁臣;方念乔;;苏北盆地古近系——上白垩统的岩石热导率[J];复杂油气藏;2011年01期 |
9 |
李贤庆,包建平,王文军;苏北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热演化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1996年01期 |
10 |
谢小平;;《苏北盆地裂缝储层综合评价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J];小型油气藏;2002年04期 |
11 |
黄宪智;苏北盆地下第三系石油地质特征及隐蔽油藏的勘探[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4年01期 |
12 |
陈安定;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J];高校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
13 |
宋宁,侯建国,王文军;利用测井技术评价苏北盆地生油岩[J];海洋石油;2001年01期 |
14 |
蔡小李;;苏北盆地介形类的演化与构造运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年06期 |
15 |
李贤庆,包建平,熊波,胡国艺,王文军;苏北盆地早第三纪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16 |
祝幼华,钟石兰,杨晓清;苏北盆地阜宁组钙质超微化石由来初探[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1年03期 |
17 |
刘小明,芮建民,朱峰;浅水及水陆过渡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
18 |
舒强;卫艳;李吉均;陈晔;赵志军;张茂恒;;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4期 |
19 |
舒良树;王博;王良书;何光玉;;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原型盆地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05年04期 |
20 |
杨競红;王颖;张振克;J.-P.Guilbault;毛龙江;魏灵;郭伟;李书恒;徐军;季小梅;;苏北平原2.58Ma以来的海陆环境演变历史——宝应钻孔沉积物的常量元素记录[J];第四纪研究;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