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水文——信息时代的水文技术革命
【摘要】:本文在回顾了20世纪水文科学发展历程和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在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必须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水文进行全面改革,建设数字水文信息系统,将站点观测的水文数据与数字地球中的有关数据,经过同化整合,产生数字化的、覆盖整个空间(流域或区域)的、多重尺度(时间和空间)的、多种要素的水文数据产品,为经济建设各有关部门和地球科学各有关领域服务.
|
|
|
|
1 |
赵卫民,王龙,杨健,谢莉;黄河“数字水文”框架[J];人民黄河;2002年05期 |
2 |
芮孝芳,石朋;数字水文学的萌芽及前景[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年06期 |
3 |
谭国良;1998年江西洪水和水文技术[J];江西水利科技;1999年S1期 |
4 |
庞雷;刘延军;;抓机遇谋发展 加快陕西数字水文建设步伐[J];陕西水利;2011年03期 |
5 |
李丽,郝振纯,王加虎;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黄河三门峡-小浪底间的应用探讨[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12期 |
6 |
化锋;;面向服务架构的安徽“数字水文”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
7 |
;國外水文技术文摘[J];水文;1959年02期 |
8 |
李丽,郝振纯,王加虎;一个以DEM为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J];水电能源科学;2004年04期 |
9 |
王玉民;李贵宝;李叙勇;;水文标准剖析与标准体系完善建议[J];中国水利;2010年21期 |
10 |
刘金平;匡键;;浅谈数字化水文站[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7年02期 |
11 |
;国外水文技术文摘[J];水文;1958年12期 |
12 |
李清海;;浅析几个常见水文技术难题的处理方法[J];内蒙古水利;2009年06期 |
13 |
杨家坦;福州市区内河实施引水冲污后若干水文技术问题[J];水利科技;1999年02期 |
14 |
姜永富;水文技术标准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水文;2000年06期 |
15 |
任立良,刘新仁;数字高程模型信息提取与数字水文模型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
16 |
任立良;江善虎;袁飞;雍斌;龚露燕;袁山水;;水文学方法的演进与诠释[J];水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
17 |
吴险峰,王中根,刘昌明,刘晓伟;基于DEM的数字降水径流模型在——黄河小花间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
18 |
张明贵;;水文技术服务工作现状与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年06期 |
19 |
唐跃平;天津海河闸数字水文站的设计及其应用[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4年01期 |
20 |
;植根水利 服务社会 大力推进水文创业进程[J];安徽水利财会;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