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光学薄膜的离子源技术
【摘要】:本文叙述了制备光学薄膜的各种常用辅助镀膜离子源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并制表予以比较。
|
|
|
|
1 |
仲永安;固体光学薄膜结构研究的一些进展[J];物理;1981年11期 |
2 |
吴周令,范正修,王之江;强激光对薄膜的损伤研究[J];物理;1991年03期 |
3 |
沈元华;软X射线波段的光学薄膜[J];激光与红外;1991年05期 |
4 |
;其它[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2期 |
5 |
占美琼;;提高光学薄膜激光损伤阈值的途径[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6 |
张福初;赵福庭;;美国第三届光学干涉薄膜讨论会论文简介[J];激光与红外;1984年12期 |
7 |
林开华;郑宣明;;反应性离化团束制备光学薄膜新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1991年05期 |
8 |
;光学薄膜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2期 |
9 |
范正修;光学薄膜的损耗[J];中国激光;1981年08期 |
10 |
唐晋发;;光学薄膜进展[J];激光与红外;1985年06期 |
11 |
张伟;沈红兵;赵恒谦;;光学薄膜的色散[J];应用光学;1988年04期 |
12 |
杨亚生;;光学薄膜膜厚监控中极值法的应用[J];半导体光电;1989年02期 |
13 |
韩季之;光学薄膜抗激光损伤的测量[J];激光与红外;1991年05期 |
14 |
张伟;赵恒谦;杨茂华;李庆波;;沿膜厚方向的簿膜非均匀折射率及其色散测量[J];应用光学;1991年06期 |
15 |
黄印权;;1.06μm激光对光学薄膜的损伤[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2年04期 |
16 |
朱震;激光与红外技术中应用的光学薄膜[J];激光与红外;1993年02期 |
17 |
王建成;王喜中;韩丽瑛;;光学薄膜的反应离子镀概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18 |
刘旭,王滨,顾培夫,唐晋发;光学薄膜的等离子体离子镀的研究[J];光学学报;1995年06期 |
19 |
赵强,范正修,刘立明,范瑞瑛,黄日成;影响1.06μm光学薄膜激光损伤因素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技术;1996年01期 |
20 |
黄祥成,杨华,杨益民,王金堂,张万虎,师建涛;紫外光学薄膜的镀制结果[J];应用光学;1998年05期 |
|
|
|
|
|
1 |
尤大伟;;制备光学薄膜的离子源技术[A];2008年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电子束离子束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电子束焊接学术交流会、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离子源学术交流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2008年全国高能束加工技术研讨会、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粒子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
2 |
洪冬梅;朱震;刘国喜;;激光器使用的光学薄膜[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3 |
洪冬梅;陈生;曹海云;朱震;王春;;红外用光学薄膜[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4 |
姚兰芳;沈军;汪国庆;吴广明;吴兆丰;王珏;;蒸发诱导自组装法制备多孔二氧化硅光学薄膜[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5 |
林炳;刘定权;张凤山;;离子束刻蚀光学薄膜的速率定标技术[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6 |
张殷华;黄伟;张云洞;;光学薄膜附着力测量方法[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7 |
陈焘;罗崇泰;王多书;熊玉卿;;TiO_2/Na_3AlF_6光学薄膜应力的研究[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8 |
刘志宇;王小辉;卫红;熊树林;;中频反应溅射镀制光学薄膜的研究[A];薄膜技术高峰论坛暨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9 |
马汶伟;;光学薄膜在照明领域的应用[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10 |
洪冬梅;朱震;刘国喜;;激光器使用的光学薄膜[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