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士德;;对山东境内郯庐断裂带的认识[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
2 |
郑朗荪,高维明,郑传贝;郯庐断裂带的分段与沂沭断裂的活动性[J];中国地震;1988年03期 |
3 |
张恒谦;;郯庐断裂带的南延问题[J];湖南地质;1988年03期 |
4 |
徐嘉炜;马国锋;;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J];地质论评;1992年04期 |
5 |
汤加富,侯明金,高天山;郯庐断裂带的主要特征与性质讨论[J];安徽地质;1995年03期 |
6 |
万天丰,朱鸿,赵磊,林建平,程捷,陈进;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J];现代地质;1996年02期 |
7 |
欧林果,朱光,宋传中;郯庐断裂带庐江-桐城段的左行平移事件[J];安徽地质;1998年04期 |
8 |
方仲景;;巨大的郯庐断裂带[J];地球;1982年01期 |
9 |
刘德良,陶士振,张朝明;郯庐断裂带温泉气体地球化学[J];高校地质学报;2001年01期 |
10 |
宋传中,牛漫兰,刘国生,王道轩,朱光;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反转机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1 |
施炜,张岳桥,董树文;郯庐断裂带中段第四纪活动及其分段特征[J];地球学报;2003年01期 |
12 |
姚大全,刘加灿;郯庐断裂带池河段的新活动[J];地震学报;2004年06期 |
13 |
刘国生,朱光,牛漫兰,王道轩,宋传中;合肥盆地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0期 |
14 |
张鹏;王良书;钟锴;丁增勇;;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J];地质论评;2007年05期 |
15 |
汤有标,姚大全;郯庐断裂带南段新活动性的初步研究[J];地震研究;1990年02期 |
16 |
万天丰;郯庐断裂带的演化与古应力场[J];地球科学;1995年05期 |
17 |
杨国华,韩月萍;苏鲁皖地区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及郯庐断裂带的活动特征[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年01期 |
18 |
宋传中,王国强,朱光,欧林果;郯庐断裂带桐城-庐江段的构造特征及演化[J];安徽地质;1998年04期 |
19 |
朱光,刘国生,宋传中,王道轩;郯庐断裂带的脉动式伸展活动[J];高校地质学报;2000年03期 |
20 |
朱光,王道轩,刘国生,宋传中,徐嘉炜,牛漫兰;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J];地质科学;2001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