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坡陕西段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及开发
【摘要】:本文论述了秦岭北坡陕西段花岗岩形成的太白山、华山、翠华山地貌景观,并对其地学成因和旅游价值进行分析。在指出秦岭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和优越的生态地质旅游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联合,突出特色,精细开发,提升精神,深挖其地学意义和历史文化内涵,与西安人文旅游形成互补,其中的终南山段各景区可以联合在一起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
|
|
|
1 |
王中刚
,赵振华
,赵惠兰;华南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J];地球化学;1980年01期 |
2 |
刘家远,沈纪利;关于江西花岗质岩石的时代及分期[J];地球化学;1980年02期 |
3 |
邵学钟,张家茹,陈学华,章思亚;京津唐地区地震转换波测深结果[J];地震地质;1980年02期 |
4 |
王凯怡;白云鄂博花岗岩稀土配分型式的初步研究[J];地质科学;1980年01期 |
5 |
张魁武;冈底斯花岗岩类中的长石光性成分和结构状态的研究[J];地质科学;1980年03期 |
6 |
钟光辉;耐磨的双管接头[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80年03期 |
7 |
孟良义;论金属矿床的带状分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0年01期 |
8 |
赵斌;断裂重熔的机制及其所说明的问题[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0年02期 |
9 |
米家榕
,徐开志
,张川波
,常建平
,姚培毅;辽宁北票附近中生代地层[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0年04期 |
10 |
邹祖荣
,范书魁
,谭东娟;吉中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年代学问题及中生代年表讨论[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0年04期 |
|
|
|
|
|
1 |
柳江琳;白武明;孔祥儒;朱茂旭;;壳内花岗岩玄武岩和辉橄岩电导率[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2 |
洪江;孔庆安;孙悦欣;;凤凰山风景旅游区鼠类的调查[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3 |
袁怀雨;刘保顺;李克庆;;尾矿利用新途径——制造微晶玻璃花岗岩[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
4 |
范鹏;;氡污染防护与治理[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二次中青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
5 |
欧阳珽;邹勇;;浙江省地热及温泉成因[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
6 |
廖志杰;;滇藏地热活动带[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
7 |
王丽华;孙正江;张德华;王卫东;;岩石样品破裂面上的电荷与光反射[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
8 |
余官娣;;太湖地区负向同心环状构造及其对找矿的意义[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
9 |
王惠濂;李大心;祁明松;;探地雷达在工程应用中的新进展[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
10 |
冯锐;周海南;姚存英;郭强绪;陈家庚;郝锦绮;;工程物探中的层析技术[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