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庞福民,李来运;SGN气田SC1井~S15井间马四段白云岩化岩性分析[J];石油物探;1995年02期 |
2 |
郭勇岭;;鄂尔多斯地台北沿地质概述[J];地质学报;1958年03期 |
3 |
马彩霞;赵存良;刘世明;;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J];煤炭技术;2010年05期 |
4 |
冯增昭,鲍志东,康祺发,张永生,谭健,李振亚,庞福民,赵学仁;鄂尔多斯奥陶纪古构造[J];古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
5 |
李纯泉,陈红汉,陈汉林;塔河油田奥陶系有机包裹体的油气指示意义[J];天然气工业;2004年10期 |
6 |
刘建清;陈文斌;杨平;陈文西;付修根;;羌塘盆地隆额尼—昂达尔错古油藏的白云岩组构特征及铅同位素意义[J];地球学报;2008年01期 |
7 |
谢庆宾,韩德馨,陈方鸿,管守锐;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三山子白云岩体成因及储集性[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8 |
张鼐,张水昌,王大锐,何忠华,马安来;塔里木盆地有机包裹体特征[J];地质科学;2002年S1期 |
9 |
杨伟;伊海生;曾波;;羌D2井白云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结构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5期 |
10 |
谭先锋;胡明毅;;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
11 |
张学丰;蔡忠贤;李林;谷晓丹;赵文光;;白云岩的残余结构及由此引发的孔隙分类问题[J];沉积学报;2011年03期 |
12 |
张玉宾,梁祥济,宋国奇;试论白云岩化的另一种含义─—排钙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1996年04期 |
13 |
冯增昭,鲍志东,康祺发,张永生,谭健,李振亚,庞福民,赵学仁;鄂尔多斯早古生代古构造[J];古地理学报;1999年02期 |
14 |
夏明军;郑聪斌;毕建霞;曾正清;郭海霞;魏立新;孙利;苗菁;滕英翠;苗兵;;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生物礁及其天然气勘探前景[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2期 |
15 |
朱东亚;金之钧;胡文瑄;;塔北地区下奥陶统白云岩热液重结晶作用及其油气储集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02期 |
16 |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综述[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
17 |
施继锡,兰文波;国外有机包裹体研究的某些进展[J];矿物学报;1994年04期 |
18 |
张志坚,张文淮;有机包裹体的研究现状[J];地质科技情报;1995年03期 |
19 |
陈孔全,徐言岗,张文淮,肖海燕,唐黎明,张玉明;松辽盆地南部有机包裹体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年02期 |
20 |
李荣西,金奎励,艾天杰;有机包裹体研究方法简介[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S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