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其对梯级水电站工程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摘要】:金沙江流域地跨横断山断块抬升高山、高原褶皱隆起中—低山和四川盆地掀斜台陷深切丘陵三种环境地质域,地质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大,流域水平及立体气候变化明显,由此营造出复杂的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流域水资源储量丰富,是中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流域规划开发12座梯级电站。梯级电站的开发必然与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作用的正负效应事关水电开发本身的安全,也维系流域乃至西部生态环境的安全,因此必须客观地评价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预测梯级电站修建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文章结合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筛选出27个评价指标,将其分成斜坡(岸坡)稳定性评价子系统、水土流失与水库淤积评价子系统、生态环境演化评价子系统和人类活动评价子系统四大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金沙江流域“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系统”。最后,利用该评价系统将流域划分为26个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片区,分述其现状和梯级电站开发影响。
|
|
|
|
1 |
白海霞;王嘉学;;生态地质环境区划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8年03期 |
2 |
许向宁,黄润秋;川西安宁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动态演化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5期 |
3 |
白海霞;王嘉学;;生态地质环境区划的理论方法探讨——以珠江源地区为例[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3期 |
4 |
王勇,柏钰春,尹喜霖,杨文,左爱国;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分区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6期 |
5 |
刘建华;林小平;;福州市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肇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6 |
廖莉萍,廖桂香,黄芳;贵州碘缺乏病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1期 |
7 |
张殿发,李凤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脆弱生态地质环境形成机制探讨[J];农村生态环境;2000年04期 |
8 |
李莲花;朱军涛;;豫北黄河故道湿地保护区生态地质环境分析与防治对策[J];地下水;2005年06期 |
9 |
肖波;房佳宁;王嘉学;;探讨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性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15期 |
10 |
袁西龙;李清平;贾永山;段焱;尹明泉;;黄河三角洲生态地质环境演化及其原因探索[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年03期 |
11 |
白海霞;王嘉学;普荣;;珠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体系构建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1期 |
12 |
张连胜;黄河桃花峪—陶城铺区间环境地质问题研究[J];人民黄河;2004年11期 |
13 |
黄润秋;序[J];地球与环境;2005年04期 |
14 |
黄润秋;序[J];地球与环境;2005年03期 |
15 |
徐友宁;吴贤;陈华清;;大柳塔煤矿地面塌陷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分析[J];中国矿业;2008年03期 |
16 |
张森琦;王永贵;朱桦;许伟林;辛元红;石维栋;;关于生态环境地质学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青海环境;2007年02期 |
17 |
徐军祥,石宝玉,程秀明;山东省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与调查方法探讨[J];山东地质;2002年Z1期 |
18 |
徐永辉;胥勤勉;杨达源;葛兆帅;陈可锋;;金沙江河谷金坪子堆积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6年03期 |
19 |
张永双;赵希涛;胡道功;;滇西北德钦地区金沙江奔子栏古堰塞湖的发现及意义[J];地质通报;2007年08期 |
20 |
王念秦;王永锋;王得楷;;甘肃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分区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5期 |
|